裝有箱式車身,設有9個以上座位,運載較多乘客的汽車,又稱大客車。

  分類 客車一般可按兩種方法分類。

  客車按總體結構可分為單車和列車。單車是基本車型,按客車總重或設置座位數常分為大、中、小型。中國規定單體客車的長度一般不超過12米。客車列車的車廂和車架分為前後兩節。兩節車架用鉸接盤連接,兩節車廂用活動褶篷連接,使車廂前後相通,故又稱為鉸接式或通道道式客車。中國規定客車列車的長度一般不超過18米。

  客車按用途可分為旅行客車、城市客車、公路客車和遊覽客車。

  旅行客車 一種小型客車,座位數不超過17個。根據其外觀形狀,中國俗稱“面包車”。旅行客車機動靈活,有較高的乘坐舒適性。

  城市客車 行駛於城市和城郊的大型客車,常見的一種為城市公共汽車。車廂中除設有座位外,還有供乘客站立和走動的較寬通道。有的城市公共汽車的車廂分上、下兩層,上層全部設座位,下層有座位和站位。雙層客車較單層客車的載客數多,但重心較高,行駛穩定性較差。

  公路客車 行駛於城市間或鄉鎮間公路線上的大型客車。可分為長途客車和短途客車。長途客車的運距達數百公裡,車廂內全部設座位,並有存放乘客隨身行李的行李架或行李倉。短途客車的運距僅數十公裡,車廂內除設有座位外,還有站位。專門存放行李的倉架一般很小,甚至沒有。

  遊覽客車 供遊覽、觀光乘坐。座位間距較大,乘坐舒適,視野廣闊,一般都有通風、取暖和制冷設備。高級的長途遊覽客車還有臥鋪、衛生間、廚房和文娛室等。

  結構 客車載運較多乘客這一特點,決定瞭它具有不同於其他汽車的結構。

  車廂結構和設備 客車的車廂有三種結構形式:①非承載式車廂,即車廂安裝在汽車底盤車架上,與車架為多點撓性連接,絕大部分載荷由車架承擔。②半承載式車廂,即將車架橫梁加寬到與車廂等寬並與車廂骨架剛性連接。這種結構使車廂與車架組合成一體,車廂骨架也承受一部分負荷。③承載式車廂,無車架,車廂由骨架和蒙皮組成一個整體,承受全部負荷。這種結構可以合理利用材料,減輕汽車自重,但制造工藝比較復雜。

  車廂的主要設備有座椅、車門和側窗。座椅尺寸一般根據人體工程學的要求確定。座椅前後間距一般為680~720毫米,高級遊覽客車可達750毫米以上,座椅有高靠背和靠枕,並能調節靠背傾角。車廂的乘客門是按載客量設置的,小型的大客車一般隻設一扇乘客門,且多采用外掛移門。中、大型公路客運汽車設1~2個乘客門或設一個乘客門和一個安全門。城市公共汽車和短途客運汽車設前後兩個乘客門,鉸接式客車一般設前、中、後三個乘客門,多為雙折或四折門,氣動或電動啟閉,由駕駛員或乘務員控制。車廂的前窗多采用全景擋風玻璃以擴大駕駛員視野,減少盲區。側窗有提窗、搖窗、移窗和固定式車窗多種。為瞭改善乘客視野,側窗不斷擴大,並向大面積固定式側窗發展。

  發動機及其佈置形式 客車的發動機可用汽油機也可用柴油機。由於柴油機熱效率高,燃料經濟性好,使用壽命較長,有把汽油機改用柴油機的趨勢。客車裝用的柴油機功率較大,並廣泛采用開式燃燒室、渦輪增壓器及排氣凈化和消除噪聲裝置。

  發動機的佈置形式主要有三種:①發動機前置,即置於前橋上方。②發動機中置,即臥置於地板下,位於前、後橋之間。③發動機後置,即發動機置於車輛尾部。這種佈置又可分為三種形式,即立式發動機橫向佈置,立式發動機縱向佈置和臥式發動機置於地板下。發動機後置可使廢氣和噪聲不易傳入乘客區。同時,這種佈置可使前、後橋負荷分配合理。由於前、後橋間無縱向傳動裝置,車廂地板下面可設置容積較大的行李倉,故世界各國采用者日多。

  懸掛裝置、轉向裝置和制動系統 客車的懸掛裝置對乘坐舒適性影響較大。小型客車多以鋼板彈簧為主,輔之以減震器,大型客車有用鋼板彈簧的,也有采用空氣懸掛裝置或鋼板彈簧和空氣元件的混合懸掛裝置。空氣懸掛裝置的減震性能好,乘坐舒適。一般還裝有車身高度調節閥,使地板高度能隨載荷變化自動調節,乘客上下車比較方便。

  客車的前橋負荷一般較高,轉向裝置多加裝氣壓或液壓的動力轉向器。裝有動力轉向器不僅使轉向操縱輕便,還可減小反向沖擊。為瞭保證行車安全和制動可靠,客車普遍采用雙管路制動系統,有的還加裝輔助制動器,如排氣制動器和電渦輪減速器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電子控制防車輪抱死裝置已開始在客車上應用。

許多國傢為瞭解決轎車過多造成的交通擁擠、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多的問題,積極鼓勵用客車代替轎車。為此,客車不僅要提高動力性、安全性、燃料經濟性等性能(見汽車使用性能),更要著重提高乘坐舒適性,使它達到或超過一般轎車的水平。(見彩圖)

中國“JT663”型客車

中國制造的鉸接式客車

雙層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