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原來極其薄弱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從事軍用飛機、民用機、部分戰術導彈和其他機電產品的研究、設計和製造,滿足本國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同時也向國外出口產品。中國航空工業已經成為技術密集型的、擁有科研、生產和教育手段的產業部門。

  發展概況 中國清朝政府從1910年就開始設立航空機關。1913年,中國北洋政府在北京南苑建立航空學校校,附設飛機修理廠,次年制造瞭第一架國產飛機。爾後,直至1949年,除瞭幾所大學的航空系培養瞭為數不多的航空技術人員、建立瞭十幾個設備簡陋的工廠、承擔飛機裝配和修理、制造瞭數量很少的飛機外,並沒有建立起獨立的航空工業和航空科學研究體系,而且飛機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成品、設備等都依賴外國(見中國近代航空史)。

  中國現代航空工業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立的。1949年11月人民空軍的建立和1950年10月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加速瞭創建航空工業的進程。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決定成立以聶榮臻為主任、李富春為副主任的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重工業部設立瞭航空工業管理局。航空工業初創時,隻有16個航空小廠和兩個兵工廠、3000多臺設備和9000多名職工,由於全體職工的努力,克服瞭物資條件和技術條件上的各種困難,迅速開展瞭飛機修理工作。到1952年底,共修理飛機473架、發動機2627臺,有力地支援瞭抗美援朝戰爭。

中國制造的民用飛機

  從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把航空工業列為國傢重點建設項目。蘇聯曾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建立提供技術援助。1954年7月,航空工業試制成功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1956年試制成功噴氣式殲擊機──殲5。1957~1958年,制成多用途運輸機──運5和自行設計的初級教練機──初教6。1959年又試制成功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殲6。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到制造,再到自行設計,由生產活塞式發動機飛機到掌握噴氣飛機制造技術,僅用瞭7~8年的時間。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飛機的國傢之一。

  中國航空工業在1953~1957年間新建、改建和擴建瞭20個企業,制造瞭3種飛機、4種發動機和146項輔機產品,生產飛機438架,發動機954臺,修理飛機2476架,發動機9665臺。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43%。

  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和國民經濟三年調整時期(1958~1965年),航空工業進行瞭調整和整頓。1960年蘇聯停止援助後,中國開始獨立自主地發展航空工業。到1965年解決瞭國內原材料供應、成品配套和產品質量問題。這一年國產第一代噴氣式強擊機──強5通過設計定型,投入批量生產。還開始瞭新型高空高速殲擊機的研制工作。航空工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瞭很大提高。

  1966~1976年的“文化革命”使中國航空工業受到很大破壞。1977年起,特別是1979年以後,中國航空工業才重新走上迅速發展的道路。不僅有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和新型高空高速殲擊機等軍用飛機先後設計定型,投入批量生產,民用飛機也有運7、運8和4種超輕型飛機定型投產,新一代的飛機也開始研制。

  中國航空工業提供的大批飛機和戰術導彈,裝備瞭中國空軍和海軍,增強瞭部隊的戰鬥力。航空工業提供的各種民用飛機部分滿足瞭國內專業航空和民航運輸的需要。1979年以後,飛機和其他產品已經銷售到世界50多個國傢和地區。

  中國航空工業已具備相當規模,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擁有沿海和內地科研生產基地和教育設施的工業體系。1983年與1952年相比,職工人數增長15倍,機床設備數量增長26倍,固定資產原值增長51倍,工業總產值增長56倍,利潤增長76倍。

  航空工業產品 中國航空工業的產品有軍用飛機、民用機、直升機、戰術導彈、航空發動機、儀表、電器等。軍用飛機是最主要的產品,約占飛機總數的80%以上。航空工業還生產民用產品,主要有用航空發動機改裝的工業燃氣輪機以及一批日用機電產品。

  航空器和導彈 殲擊機是航空工業產量最大的飛機品種,有殲5、殲6和陸續發展的新型殲擊機等。針對不同用途,這些飛機有作戰型、偵察型、教練型以及白天型、全天候型等多種型別。它們主要用於要地防空、爭奪制空權、封鎖空域、掩護地面和海上部隊作戰等。強擊機有強5及其多種改進型等,能作超低空飛行,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轟炸機有轟5亞音速輕型噴氣轟炸機,它有多種改型。轟6是高亞音速中程噴氣轟炸機,能在晝間或夜間、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轟炸、偵察等戰鬥任務。直升機有直5,用於運輸、救護、農林作業等。直9用於運輸、勘探、救護等。運輸機主要有運5、運7、運8、運11、運12等。運5和運11、運12都是小型多用途飛機(後兩者是自行設計的),可用於運輸、農林作業、地質勘探、森林防護、航空攝影等多種作業。運7是中短程旅客機,可用於支線運輸。這種飛機還可改裝為貨機型或客貨混合型。運8是中程運輸機,主要用於運貨。運12是小型多用途運輸機。大型旅客機運10進行瞭研究試驗和試飛。教練機分初級教練機和噴氣式教練機兩種。初級教練機有初教5和初教6,均為螺旋槳式飛機。初教6是中國自行設計投入成批生產的飛機,性能優良,1980年獲得國傢金質獎。噴氣式教練機有殲教5、殲教6和轟教5等。無人駕駛飛機包括靶機和無人駕駛偵察機,用於導彈的試驗鑒定、防空部隊訓練和偵察。D-4 低空多用途無人駕駛飛機主要用於航空攝影和磁測,也可用於農林、水利和環境保護方面的作業。超輕型飛機有蜜蜂2號(單座)、蜜蜂3號(雙座)、蜻蜓5號(單座)、蜻蜓5甲(雙座)等。這些飛機的空機重量一般為90~140公斤,可用於噴藥滅蟲、農林播種、地質勘探、觀光遊覽等。導彈有空空導彈和海防導彈。

  航空發動機和機載設備 除飛機和導彈外,航空工業還研制生產航空發動機和部分機載設備。中國航空工業先後試制生產瞭各類航空發動機20餘種,裝備瞭本國生產的各種飛機。在機載設備方面,中國航空工業研制生產的有飛行控制系統、導航系統、大氣數據計算系統、座艙顯示設備、儀表、傳感器、電源系統、液壓操縱系統、飛機燃油系統、機載計算機、生命保障系統和降落傘裝備等20多種產品。其中降落傘裝備產品和一些基礎元部件等已經達到瞭世界先進水平。

  航空工業企業 中國航空工業企業包括飛機工廠、發動機工廠和機載設備工廠三類。飛機工廠下屬裝配、機械加工、鈑金、熱加工、非金屬加工、工藝裝備制造、機械修理和動力供應等車間和試飛站。科研試驗有設計所、強度和系統試驗室以及理化、特設、飛行、新工藝試驗室等。

  航空工業的機載設備工廠分別生產儀表、電器、附件等航空產品,專業是齊全的。如南京宏光機械制造廠是專門從事各型降落傘及防護救生設備的企業,於1951年建立,產品有救生傘、運動傘、表演傘、備用傘、投物傘、傘兵傘等。

  航空科研機構 中國航空科研機構是隨著生產的發展而逐步建立起來的。1956~1957年建立瞭中國第一批飛機、發動機和航空儀表設計機構,以及材料與工藝等研究所。1958年建成瞭第一座超音速風洞和飛行試驗研究所。60年代初,成立瞭中國航空研究院,陸續建立瞭專業配套的設計研究所,從事飛機、發動機、儀表、電器、附件、武器的設計研究和空氣動力、結構強度、材料、工藝、飛行、救生、精密機械、計算技術、自動控制等方面的應用研究。航空工業的主要科研試驗手段有低速、跨音速和超音速風洞;飛機靜強度、動強度、疲勞強度和熱強度試驗設備、材料工藝試驗設備;發動機性能、強度和各種附件的試驗設備和高空模擬試車臺;武器和火控系統試驗設備以及飛行數據實時處理系統等。

  80年代以來,中國航空科研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使科研水平有瞭很大提高。1979~1983年,航空科研取得重要科技成果947項,其中41項獲得瞭國傢發明獎。(見彩圖)

中國新型高空高速殲擊機

裝備部隊的高空高速殲擊機

殲教5飛行表演

強5飛機

運8中型運輸機

強5機群

初教6飛機

直5直升機

殲6飛機在西沙群島上空巡航

殲7飛機編隊飛行

轟6飛機編隊飛行

中國飛機制造工廠

機身壁板制造

後機身制造

總裝車間

後機身裝配

發動機安裝

強5飛機總裝

轟6飛機總裝

全機系統試驗

出廠前試飛

中國航空發動機制造工廠 發動機總裝

航空發動機

渦輪噴氣發動機

發動機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