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尼羅河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開羅以南約700km。阿斯旺水庫作用為灌溉、水力發電和防洪,總庫容1689億m3。樞紐建築物包括大壩、引水工程和電站,裝機容量210萬kW。

  壩址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909億m3,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為15100m3/s,相應洪量為1340億m3;10000年一遇洪峰流量為17000m3/s,相應洪量為1520億m3。壩址河谷寬約500m。河床基巖埋藏很深,覆蓋層最大深達225m,主要為砂層。上部為細砂,厚約20m;其下為粗砂礫石相間;至深度130m以下為弱透水的第三紀地層。左右岸基巖出露。

  大壩采用粘土心墻堆石壩;壩高111m,頂寬40m,底寬980m,壩頂長3830m;壩軸彎向上遊,半徑1400m。心墻粘土用重型羊足碾碾壓。心墻以外的透水壩體:水上用石料填築,水下拋石灌砂,或水下填砂再在浮筒上以震搗器施行水下震實,其幹容重分別達2t/m3及1.65t/m3。施工中不對圍堰基坑抽水,而在深水中直接填築堆石壩,使施工大為簡化,這是該壩的一個特點。

  透水覆蓋層深厚,壩基處理成為該壩的另一特點。壩基防滲采用與心墻連接的上遊水平鋪蓋加心墻下的帷幕灌漿。壩基排水由設於下遊壩趾的排水減壓井加反濾層組成。灌漿帷幕直抵新第三紀地層頂板,深達170m;從設於心墻內的灌漿廊道進行灌漿,采用水泥、粘土、班脫土及少量化學劑的混合液在高壓下灌入透水地層中,孔排距皆5m(在細沙中距離減半)。帷幕厚度自上而下逐漸減薄,由上部的40m漸減為底部的20m。灌漿總進尺109000m。灌漿效果良好,使粗砂及細砂覆蓋層的滲透系數分別由灌漿前的2.5×10-2cm/s和6.1×10-3cm/s,減至灌漿後的2.3×10-4cm/s和3.6×10-4cm/s。

  阿斯旺高壩在粘土心墻內佈置灌漿和觀測廊道是大膽創新。廊道凈寬3.5m、高5m,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厚1.2m,每節長40m,節與節之間的接頭能適應不均勻沉降。廊道沉降量不大,漏水量不多。

  工程於1961年開工,1970年竣工,運行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