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貯藏期間糧食及其產品的害蟲及害蟎的統稱。穀粒被害蟲蛀食後,碎糧增多,種子發芽率降低;此外,害蟲吐絲還可使糧食結塊;蟲糞、蟲屍和有的害蟲分泌的臭液則污染糧食,甚至產生毒素,或促使糧食發熱黴變。

  主要種類 中國已記載的貯糧害蟲有百餘種,分屬鞘翅目、鱗翅目、蜚蠊目、齧蟲目、纓尾目,及蛛形綱蜱蟎目的若幹科,以甲蟲類最多,蛾類次之。有的種類屬於植物檢疫物件如穀象、馬鈴薯塊莖蛾等。<

  象蟲類 鞘翅目象蟲科。包括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米象(S.oryzae)和谷象(S.granarius)。象蟲類成蟲體小,圓筒形,赤褐至黑褐色。頭部延伸呈象鼻狀。觸角膝狀,8節。玉米象及米象前胸背板上刻點圓形;鞘翅前後方各有1個橙黃色橢圓形斑紋;後翅正常,能飛。玉米象較大,體長2.97~3.21毫米;雄蟲陽莖背面有縱溝2條。米象較小,體長2.36~2.85毫米;雄蟲陽莖背面無縱溝。谷象體長2.3~3.5毫米,前胸背板上刻點橢圓形;鞘翅上無橙黃色斑紋;後翅退化不能飛。米象幼蟲體長3~4毫米,玉米象幼蟲4.5~6毫米;谷象2.50~2.75毫米。背面隆起,體多橫皺,腹面平坦,呈半球形,乳白色;胸足退化。

  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鞘翅目長蠹科。成蟲體長2~3毫米;細長圓筒形,赤褐至黑褐色;頭部被前胸背板遮蓋;觸角末端3節鋸齒狀。前胸背板著生許多小形瘤突。幼蟲體長3~4毫米;略彎曲,前部較粗大,頭部黃褐,胸腹乳白色;胸足短小。

  大谷盜(Tenebroides mauritanicus) 鞘翅目谷盜科。成蟲體長6~10毫米;長橢圓形,扁平;黑色有光澤;觸角棍棒狀。前胸背板前緣兩角突出。幼蟲體長15~20毫米;扁長圓筒形;體灰白色,前後兩端深褐色;胸足正常;腹末具黑色臀叉1對。

  鋸谷盜(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鞘翅目鋸谷盜科。成蟲體長2~3.5毫米;長扁形;深褐色;觸角長,棍棒狀;前胸背板兩側緣各有鋸齒突6個。幼蟲體長3.5~4.5毫米;細長扁圓筒形;灰白色;胸足正常;胸部各節背面各有2塊暗褐色大斑;腹末無臀叉。

  長角扁谷盜(Cryptolestes pusillus) 鞘翅目扁甲科。成蟲體長1.4~1.9毫米,長扁形,黃褐色;觸角長,雄蟲為絲狀,長度達體長的2/3~3/4,雌蟲為念珠狀,長為體長的1/2。前胸背板近兩側緣處各有1條細縱隆起線。幼蟲體長3~4.5毫米,扁平細長;頭部淡褐,胸腹乳白色;胸足正常;腹末背面具臀叉1對。

  赤擬谷盜(Tribolium castaneum) 鞘翅目擬步甲科。成蟲體長3~4.5毫米,長橢圓形,體赤褐色,頭及前胸背板深褐色,復眼黑色;觸角棍棒狀,末端3節膨大。幼蟲體長6~8毫米;細長,扁圓筒形;頭部淡褐色,體淡褐至淡黃色;胸足正常;腹末背面有1對臀叉。

  麥蛾(Sitotroga cerealella) 鱗翅目麥蛾科。成蟲體長4~6.5毫米,翅展12~15毫米;體灰黃色,前翅竹葉形,淡黃褐色,後翅菜刀形,淡灰色。前後翅緣毛極長。幼蟲體長5~8毫米;頭部淡黃色,體淡黃白至乳白色;胸足正常,腹足退化呈肉突狀,末端有退化的褐色趾鉤2~3個。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鱗翅目螟蛾科。成蟲體長6~9毫米,翅展13~18毫米;頭、胸灰褐,腹部灰白色。前翅基部2/5部分淡黃白色,餘部紅褐色,後翅灰白。幼蟲體長11~14毫米;頭部紅褐,胸、腹初為淡紅色,後變淡黃色或黃綠色;胸足及腹足均正常。

  腐嗜酪蟎(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俗稱粉蟎。蜱蟎目粉蟎科。成蟎體長280~415微米,雌蟲較大。體卵圓形,乳白色。具足4對。卵長約115微米,長橢圓形,乳白色。幼蟎體長約150微米,乳白色,僅有3對足。若蟎體長220~350微米,體乳白色,具足4對。

  分佈 貯糧害蟲分佈很廣,但有些是地區性種類。如谷象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較少,在中國僅新疆、甘肅、四川有發現。玉米象中國除新疆尚無記錄外,各省區均有分佈。在南方,玉米象與米象常混合發生,米象主要分佈在北緯27°以南地區。

  食性 貯糧害蟲少數為單食性,如豌豆象僅為害豌豆。一般食性較雜,如印度谷螟為害各種谷類、谷粉、花生、大豆等多種植物產品;黑皮蠹(Attagenus piceus)除為害谷類、谷粉、豆類外,還為害毛皮、毛織品等;大谷盜和谷蠹還能蛀入木板或木柱。有些種類對不同糧種的嗜食程度各異。根據取食方式,貯糧害蟲主要可分為初期性和後期性兩大類。前者如米象、谷蠹、麥蛾等能蛀食完整堅硬的谷粒,幼蟲在糧粒內生活;後者如鋸谷盜、長角扁谷盜和腐嗜酪蟎,隻取食碎糧或粉屑,在純凈完整堅硬的糧粒中不易生存繁殖,一般發生於初期性害蟲為害之後。此外,有些種類如黑粉蟲(Tenebrio obscurus)、二帶黑菌蟲(Alphitophagus bifasciatus)等,僅取食糧粒或加工品上的黴菌或腐爛糧食。

  世代及生活史 少數種類完成一代需時較長,如豌豆象僅年生1代;大谷盜亦年生一代,但環境條件不適宜時,則一代需時2~3年。大多數貯糧害蟲每年發生2代以上,如米象為1~7代,鋸谷盜為2~5代,印度谷螟為4~6代,綠豆象一般為4~6代,在華南一年可發生10代左右。甲蟲類多數以成蟲越冬,如谷蠹、鋸谷盜、長角扁谷盜等。少數以幼蟲越冬,如綠豆象、黑皮蠹等。米象及大谷盜的成蟲和幼蟲均可越冬。蛾類的越冬蟲態均為幼蟲。多以谷粒、糧堆、包裝品、鋪墊物、倉庫內的各種縫隙,以及木板或木柱內等為越冬場所。米象、鋸谷盜等還可以成蟲在倉庫外向陽處磚石下、雜物內、樹皮下潛伏越冬。一般僅在糧庫(垛、囤)內繁殖,但少數種類如豌豆象則以成蟲在豆粒內越冬,春季飛至田間豌豆莢上產卵,在豆粒內生長發育隨豌豆收獲帶入倉內。麥蛾在田間及倉內都能產卵繁殖。

  發生為害的條件 蟲源主要來自空倉內或貯糧器材內潛藏的害蟲,入倉糧食在田間或運輸、加工過程中已受感染的害蟲,以及從倉外進入的害蟲。

  發生為害除需具備蟲源外,適宜的糧種、糧質、濕度、溫度,特別是糧食的純潔度,都是害蟲為害的條件。如後期性害蟲需要含碎糧、粉屑較多的糧食;谷象適宜在含水11%以上的谷物中繁殖;蟎類一般取食含水13%以上的谷類或含水12%以上的面粉;糧食水分在9%時,谷蠹仍能發育繁殖等。害蟲及害蟎一般在16~35℃的溫度范圍內都能生長發育,最適溫度通常在27℃左右。溫度較高、含水量較低或含水量較高而溫度較低的糧食也利於害蟲繁殖。有些甲蟲在糧內塵屑較多、較幹燥條件下仍能繁殖生活。

  主要防治措施 防治工作應面向所有可能發生的害蟲,符合安全、經濟、有效的要求。一般有以下措施:①加強植物檢疫,杜絕國外危險性害蟲傳入及防止國內已有植物檢疫對象害蟲的蔓延。②清潔衛生。從糧食收獲、整曬到入庫、貯藏、調運、加工、銷售,整個過程中對有關場所和器材、用具、機械設備,都應做好清潔衛生工作。脫粒後掃清糧場和殘餘物,及時處理蟲糧和蟲雜。③低溫措施。溫度8℃以下貯糧害蟲便進入休眠狀態。溫度降至0℃以下並持續一定時間,可致害蟲死亡。具體致死低溫及所需時間依害蟲種類及蟲態而異。在嚴寒的冬季,可選擇幹冷天氣,將糧食在外薄攤冷凍後及時入庫,也可在晚秋後倉外氣溫低於倉溫且較幹燥時,開窗通風,使倉溫、糧溫降低到10℃以下。但對含水量較高的種用糧及花生,不宜采用冷凍。④高溫措施。35℃以上溫度不適宜害蟲及蟎類的生存。溫度高達48~52℃時,害蟲即迅速死亡,並無損於食用和飼料谷物的品質。具體方法有:日光曝曬;陰雨季節用烘幹機處理大量潮糧;用蒸汽高熱處理貯糧器材和工具;對感染豆象的蠶豆或豌豆用沸水浸燙25~28秒,隨即在冷水中快浸後攤開晾幹等。⑤壓蓋防治。對聚集糧面產卵的害蟲,在成蟲羽化出糧面以前,將糧堆壓蓋封閉嚴實,使成蟲不能外出而死亡。⑥密閉貯藏,缺氧保管。將幹燥的糧食密封貯存,使糧粒的呼吸消耗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或用機具造成倉內缺氧,均可致害蟲窒息死亡。也可采用真空充氮或充二氧化碳的措施。⑦風力除蟲。根據糧粒與糧內的害蟲和雜質比重的差別,利用風力將蟲、雜分離。⑧篩選除蟲。利用糧粒與蟲體大小不同,通過篩選將蟲雜清除。⑨墊物消毒。糧堆墊底的鋪墊物,可用高效低毒的馬拉硫磷和陶土配制的粉劑處理。⑩設防蟲線。曬糧、風力除蟲或篩選處理時,周圍宜設藥劑(如馬拉硫磷)防蟲線。⑪施用谷物保護劑。對符合安全水分的禾谷類原糧,可在糧溫30℃以下用適量的馬拉硫磷拌合谷物,有效期一年,處理過的原糧可安全供用。⑫熏蒸(見熏蒸劑)。⑬生物防治。對有些蛾類如印度谷蛾、粉斑螟等的幼蟲在糧食表層10厘米深度范圍內施用蘇蕓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安全有效地保護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