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損傷及退變引起的一種椎間盤病癥。當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中央部的髓核組織經裂隙擠出,連同後縱韌帶一併向後側方或後方突出,壓迫鄰近的神經根,引起周圍組織的無菌性炎癥,表現為腰痛及坐骨神經痛。此癥發生於脊柱的任一節段,多見於下腰段(腰4~5,及腰51,占90%以上),其次為下頸段(頸4~5,5~6,6~7占1~2%),亦可發生於胸段,但罕見。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30~50歲的體力勞動者,20歲以下50歲以上者少見。

  椎間盤的解剖和生理 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脊柱上自頸2至骶1共有23個椎間盤。椎間盤由兩部分組成,周圍是纖維環,中央部為髓核,其上下由椎體軟骨板覆蓋。纖維環由板層有韌性的纖維軟骨組織排列成同心的環層,各纖維交叉成網格狀,並與上下椎體緊密相連。髓核是脊索的殘餘,位於椎間盤中央,腰段的髓核位置稍偏後。髓核是白色粘膠樣物質,含大量水分,成人的髓核含水量約80%左右。髓核無固定形狀,纖維環及上下軟骨板將其約束成球形,使椎間盤保持鼓脹狀態。髓核形狀可變,但不被壓縮,在椎體間具有彈力墊及滾珠的作用。椎間盤的功能不僅能牢固地連接椎體,保持椎間高度,更重要的是既能負重,又有利於活動,且可吸收震蕩,減緩沖擊,如跳躍時椎間盤即可減少腦部的震動。

  新生兒及兒童期髓核較大,含水量多,纖維環較窄。隨著負重和活動的增加,纖維環逐漸增寬。20歲後人體發育成熟,纖維環開始退變,發生透明性變,彈性減弱,內層纖維可逐漸發生向心性斷裂。髓核退變開始稍晚,30歲後較明顯,隨年齡增大,其中水分及多糖含量減少,並失去其鼓脹狀態。椎間盤退變後,似充氣不足的輪胎一樣,不能保持原有的功能,負重及吸收震蕩的能力均減弱,椎間活動由滾動變為滑動,椎間高度亦難保持,導致椎間不穩。纖維環前側厚,後側薄,後側的中部有後縱韌帶加強,纖維環破裂多發生於後縱韌帶兩側神經根進入椎間孔處,神經根可遭受突出物壓迫。

  病因 椎間盤突出由損傷和退變兩種因素造成。椎間盤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極弱,但所受應力極大。當脊柱活動時,髓核隨著變形,屈側受壓變薄,伸側膨大。彎腰時,髓核前側變薄,後部膨大,纖維環前方受壓,後方受牽拉。若動作驟然發生,後方纖維受猛力牽拉,又受到髓核膨大時張力的沖擊,可致斷裂。若纖維環退變嚴重,彈性減弱,則較小的應力亦可導致斷裂。髓核由裂隙中擠出。纖維環可部分斷裂,也可全部斷裂,髓核可部分突出,也可全部連同裂隙邊緣的纖維環及後縱韌帶一起突出。突出可在一次損傷後發生,亦可發生在反復損傷後。若突出物較小,或距神經根遠,則不產生明顯癥狀;若突出物較大,擠壓神經根,即引起明顯癥狀(見圖)。

  臨床表現 頸段椎間盤突出,可壓迫頸神經根,引起頸神經功能障礙及頸臂放射性痛。發生在胸段者可壓迫脊髓,引起截癱。常見者發生於下腰段(腰椎間盤突出癥),壓迫腰骶神經根或馬尾,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經痛及節段性神經障礙,影響行動。

  腰椎間盤突出癥一般隻有一個突出物,擠壓一條神經根。腰4~5間椎間盤突出擠壓第5腰神經,腰51間突出擠壓第一骶神經。若突出物過大,且位於中央,或有多個突出物或神經解剖變異,則兩個或多個神經根可受累,這類情況比較少見,約占10~15%。神經根受擠壓後,可發生神經根周圍的無菌性炎癥,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經痛,受累神經根支配區發生節段性神經障礙(見表)。往往先有數周至數月的腰痛後,出現一側下肢坐骨神經區域放射性疼痛(從臀部開始,擴延至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乃至足背外側、足跟、足底)。為避免或減輕疼痛,腰椎往往出現側彎,多凸向患側,腰部活動將受到限制。馬尾受累後,除表現會陰部馬鞍區麻痹外,還有排尿障礙及性功能減退。

下腰段和上骶段一個神經根受累時的癥狀表

  診斷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 X射線攝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表現是腰痛及放射性坐骨神經痛;棘突旁或棘突間深處有壓痛點及放射痛;拉塞格氏征(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抬高,比較兩側下肢所能抬高的角度,患側下肢尚未抬到健側的高度時,一般在30°以下,即感放射性疼痛,此時將踝強力背伸,則痛加劇,此即拉塞格氏征陽性)。X射線平片檢查,可以排除其他骨和關節疾患,對診斷本病無直接意義。對診斷有困難的少數不典型病例,可進行椎管造影、椎間盤造影或計算機斷層攝影等項檢查,這些檢查可提供有價值的診斷資料。臨床上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經痛的疾患很多,如急性腰扭傷、腰臀部肌筋膜綜合征、腰椎管狹窄癥及椎管內腫瘤等,均應仔細加以鑒別。

  治療 理想的方法是既解除壓迫,促進炎癥消退,又不增加病人痛苦。即使壓迫未全部解除,但隻要炎癥消退,坐骨神經痛癥狀也可消除,獲得基本治愈。治療方法分非手術及手術療法兩類。一般首先采用非手術療法,如絕對臥硬板床休息3周、經腰或骶管硬膜外註射法、推拿手法及牽引療法等。非手術療法無效,又有明顯手術適應癥者,可采用手術療法。手術適應癥為:①初次發病,經嚴格的非手術治療無效,癥狀嚴重者;②屢次發作,癥狀嚴重者;③癥狀較重,神經根或馬尾神經障礙明顯者。多采用後路,切除患側椎板及突出物。也可從前路經腹或從後路用顯微外科技術將突出物切除。1970年代中期以後還有人采用經皮腰椎間盤切除術,此法適用於未穿破的髓核突出,療效滿意。但對已穿破並表現出馬尾綜合征、進行性神經障礙或嚴重神經根癱者則屬禁忌。因此須嚴格掌握適應癥,且需要一些特殊的器械(如一套穿刺用的套針及環鉆髓核鉗等),故尚未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