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支付的勞動報酬之和。

  在社會主義國傢中,工業企業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可概括分為:①與勞動資料的消耗有關的費用;②與勞動對象消耗有關的費用;③與活勞動消耗有關的費用。具體包括:外購材料、外購燃料、外購動力、固定資產折舊、工資及工資附加費和其他支出等項。通稱為生產費用要素。在會計工作中,按生產費用要素表現的生產費用發生額是通過編制生產費用表進行反映的。對生產費用各個要素素進行核算,可以為核定企業流動資金定額、計算工業凈產值和國民收入提供所需數據。生產費用按其經濟用途分類,則通稱為成本項目。

  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是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兩個概念。產品成本根據所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匯總計算,生產費用的發生過程即產品成本的形成過程。但生產費用是指在一定期間內發生的生產耗費,而產品成本則指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而耗費的生產費用。由於產品往往是連續進行生產的,本期完工產品成本通常要按下式計算:

因而一定期間發生的生產費用總額與該期內各種完工產品成本之和不一定相等。

  以一定時期發生的工業總產值的生產費用與工業總產值相比,求得的百元工業總產值所需的生產費用,稱為產值費用率。它是分析、考核企業生產耗費的一項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