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企業的勞動者創造的總產值,扣除物質消耗和勞動報酬以後的餘額。它是勞動者創造的剩餘產品,是衡量企業勞動者對社會貢獻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企業純收入創造出來後,經過分配過程,形成國傢集中的純收入和企業自留資金兩個部分。企業自留資金形成企業生產發展基金、新產品試製基金、福利基金、獎勵基金和後備基金。

  在中國,社會主義企業是相對獨立的或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它要按照社會需要組織生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它要加強經濟核算算,實行自負盈虧,為社會創造日益增多的純收入,同時使企業有逐步增大的,供其自行支配的自留資金。除瞭由於特殊客觀原因,經過國傢批準的少數全民所有制企業以外,社會主義社會不允許有不盈利甚至虧損的企業,即不提供純收入的企業存在。

  增加企業純收入的途徑:①擴大生產,創造更多適合社會需要的產品。②厲行節約,不斷降低物質生產資料消耗。在生產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物質消耗越低,凈產值越高。③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單位活勞動消耗創造更多的產品,以降低單位產品中勞動報酬的含量。而要不斷擴大生產,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必須提高企業的素質,不斷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改進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國傢對企業純收入的集中要適度,使企業生產成果同本單位的物質利益結合起來,並使企業有一定的資金從事技術改造,開發新產品,不斷擴大再生產規模和逐步改善職工的集體福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