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學方法探究宗教基本問題的學科。在理論和方法上形成宗教學與哲學的交叉共構。宗教哲學亦包含兩個不同的層面或領域,即研究宗教的哲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和宗教本身的哲學(religious philosophy),二者有時截然不同,前者多為哲學在宗教學上的應用;後者則往往是對宗教信仰自身的哲學表述,如對基督教神學思想或佛教教義作哲學考察和理性解釋的基督教哲學、佛教哲學等。宗教本身的哲學指宗教中的思辨性探討,源自歐洲“形而上學”、“自自然神學”和基督教的“護教論”、“哲理神學”等思想傳統;這種宗教哲學與哲學神學有著直接關聯,它以“論神”為核心,主要涉及神靈概念或神明觀、對上帝的理解和證明等問題。而研究宗教的哲學則指對宗教的哲理性研究,它不以自身的宗教信仰立場為其研究的前提、標準和出發點,而力求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對宗教的意義和本質加以哲學思考,從理性出發來研究宗教的基本概念、命題、理論、方法和宗教的情感、經歷及體驗,由此建立起一種獨立自存的、不再囿於神學傳統和信仰界定的宗教哲學體系。這一涵義的宗教哲學源自歐洲近代以來哲學與神學的分離,從而成為一門以宗教作為其哲學研究對象的獨立學科,形成一種宗教哲學的“自我意識”。這種宗教哲學不回避價值問題,要對宗教關涉的是非真偽作鑒別、判斷,必須回答“宗教的本質”和“宗教的意義”這類定性、定義問題。除瞭分析宗教中的神論或神明觀之外,這種宗教哲學更側重於探究人的宗教行為,以人的宗教經驗和認識為其研究重點,即把宗教視為人的行為、人的精神現象、人的文化表述、人的主體經歷,以及人與終極的關系或人的終極關切。

  宗教哲學以一種哲學的標準來衡量、檢驗各種宗教,探究宗教所追求的意義或意境,分析宗教的演變和異化,探究宗教的本質和定義。其研究領域包括宗教思想和認知體系所涵蓋的神性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宗教觀和認識論、本體論、形上論及方法論,涉及對宗教的形式和作用、本質和實在,以及宗教研究所用方法和所達目的的評價。宗教哲學還探討宗教概念和神聖概念問題,分析思想史上對宗教信仰對象即上帝存在的各種證明,如本體論證明、宇宙論證明、目的論證明和道德論證明等。宗教哲學亦是一門揭示宗教與其他領域之間關系的學說,即研究宗教與文化、科學、政治、道德、觀念、藝術、歷史等的關系問題。此外,宗教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也會研究自身體系與宗教學、哲學的關系問題。從其研究的具體內容來看,宗教哲學因研究具體宗教的思想體系及其內容構建而有基督教哲學、佛教哲學、道教哲學、伊斯蘭教哲學、猶太教哲學和印度教哲學等區分。從其研究宗教的信仰核心和神靈觀念入手,宗教哲學會展開對多神論、唯一主神論、二元神論、一神論、自然神論、泛神論、宇宙神論、萬有在神論和無神論等范疇的分析、歸納。從研究宗教的歷史現象及其本質特征出發,宗教哲學也會對人類古今歷史上的各種宗教作出原始宗教與人文宗教、自然宗教與天啟宗教、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一般宗教與絕對宗教、通俗宗教與精英宗教、民族宗教與世界宗教、哲理宗教與神秘宗教、律法宗教與倫理宗教等劃分。

  宗教哲學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期。4世紀的克裡索斯托和5世紀的奧古斯丁曾用“基督教哲學”來表述基督教及其世界觀。中世紀時,哲學曾以“神學的婢女”身份來探索宗教問題,其經院哲學中的懷疑論和“雙重真理說”則為近代宗教哲學的獨立及學科創立準備瞭條件。I.康德開始將宗教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問來研究,而G.W.F.黑格爾則以其多卷本《宗教哲學》來構建其宗教哲學大全體系。隨著19世紀下半葉西方宗教學的崛起與發展,人們對於宗教哲學與宗教學的關系,以及宗教哲學的歸屬問題有著百年之久的討論和爭辯。強調純經驗觀察意義的宗教學者們不同意將關涉價值評斷與本質界說的宗教哲學歸入宗教學體系,仍把它僅僅視為哲學的分支學科。但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不包含宗教哲學的宗教學會既有研究內容上的先天性不足,也有研究體系上的巨大缺陷,因此宗教學不應排斥研究宗教根本問題的宗教哲學,而應將其與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等一樣並列為宗教學的分支學科,從而共組宗教學的內在結構和外在形貌。從當代宗教哲學的內容來看,W.D.杜普瑞曾概括出如下12個方面:①它根據宗教與形上學的關系來探究宗教中所包蘊的基本哲學涵義。②從認識論上來把握宗教信仰與宗教體驗問題。③分析宗教及其象征並加以范疇歸類。④探討宗教、神話及其象征的文化關聯與淵源。⑤解答上帝問題及其在哲學與文化范圍中的內涵和寓意。⑥把握人類歷史的宗教影響及其信仰特色。⑦研究宗教產生與消亡的歷史意義及其與人類文化發展史的復雜關系。⑧確定宗教意識以及由此形成的神學理論在整個人類思想史、精神史中的地位。⑨評斷包含宗教哲學在內的整個宗教學在科學理論上和文化歷史上的意義與價值。⑩解釋宗教與意識形態、宗教批評,以及與世界觀問題的關系。⑪闡述“宗教之人”在整個人類社會中的構成問題,並說明它所引起的人類各族在道德倫理、政治體制、思想氣質、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區別與特征。⑫領會宗教對於人類存在本身及其體認真理過程的實際意義。這些不同層次及視野的宗教哲學探討不僅深化瞭人們對宗教的認識和理解,而且也使當代宗教哲學具有更加鮮明的個性特色和嚴謹縝密的理論體系。大體而言,當代宗教哲學的類型包括證明上帝或終極本真存在的宗教哲學、作為對宗教神學進行哲學辯護的宗教哲學、從理性出發對宗教理論加以哲學論證和思辨升華的宗教哲學、對宗教世界觀展開各種批評的宗教哲學、從現象學意義及方法上探究宗教的宗教哲學、作為批評性宗教釋義學的宗教哲學,以及對宗教語言加以結構分析的語義分析類宗教哲學等。由此,宗教哲學亦可分為思辨體系、經院體系、唯心體系、文化史體系、比較文化體系、懷疑體系、批判體系和分析體系,有著不同的側重和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