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以飲食吞咽困難、梗阻,甚至納而複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內科疾病。,指吞咽之時哽噎不順;,為胸膈阻塞,飲食不下。噎可單獨出現,但多為膈的前驅癥狀,故常以噎膈並稱。噎膈作為一個癥狀,可見於西醫學中的食道癌、賁門癌、賁門痙攣、食道憩室、食道炎等疾病,這些疾病出現噎膈時,均可參考此病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噎膈多因長期憂思鬱怒和酒酒食所傷而致。憂思則氣結,津液不得輸佈,聚而為痰,痰氣交阻食道,於是漸生噎膈;鬱怒傷肝,氣鬱則血行不暢,久之積而成瘀,痰瘀互結,阻塞胃口,則食不得下。嗜酒無度或恣食辛燥,致熱蘊於中,灼津為痰,痰熱內蓄,津傷血燥,瘀阻食道或胃口,食不得下而成噎膈。

  辨治 噎膈的辨證應察其標本虛實,初起以標實為主,須分清氣、血、痰的主次;後期以本虛為主,應辨別陰津枯竭和氣虛陽微的不同。其治療當權衡虛實的程度和氣、血、痰鬱結之微甚。初期重在治標,宜理氣、消瘀、化痰、降火為主;後期重在治本,宜滋陰潤燥或補氣溫中為主。

  臨床常見證型有:①痰氣交阻。證見吞咽梗阻、胸膈痞悶,情志舒暢時可稍減輕,口幹咽燥,舌質偏紅、苔薄膩,脈弦滑。治宜理氣開鬱、化痰潤燥,用啟膈散為主方。②津虧熱結。證見吞咽梗澀而痛,固體食物難入、湯水可下,形體逐漸消瘦,口幹咽燥,大便幹結,五心煩熱,舌質幹紅或帶裂紋,脈弦細數。治宜滋養胃陰,用五汁安中飲。③瘀血內結。證見胸膈疼痛,飲食難下或雖下而復吐、甚至水飲難下,大便堅如羊屎,吐出物如赤豆汁,面色晦滯,形體更為消瘦,舌紅少津或帶青紫,脈細澀。治宜滋陰養血、破結行瘀,用通幽湯為主方。④氣虛陽微。證見水飲難下,泛吐清涎黏痰,面色㿠白,精神疲憊,形寒氣短,面浮足腫,腹脹,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沉細無力。治宜溫補脾腎,溫脾用補氣運脾湯,溫腎用右歸丸。噎膈至脾腎俱敗階段,一般宜先進溫脾益氣之劑,以救後天生化之源,待能稍進飲食與藥物,再予暖脾溫腎之方,湯丸並進或兩方交替服用。

  噎膈在初起僅有吞咽時梗塞不順、全身癥狀不明顯時,病情較輕;若吞咽梗阻逐漸加重、甚則滴水難入或食入即吐、形體消瘦,則病情嚴重;倘繼續發展,完全不能進食,形體羸瘦日甚或伴見肢體浮腫者,則多屬不治。

  噎膈的預防:飲食上要註意不吃過燙、過硬、過粗的食物,忌飲烈性酒,多吃新鮮蔬菜,保持精神愉快也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