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哲學傢朱熹與其弟子問答的語錄彙編。宋景定四年(1263)黎靖德根據李道傳的《池州刊朱子語錄》43卷、黃士毅的《眉州刊朱子語類》140卷等四錄二類,互相參校,收遺正誤,削其重複,以類編排,於鹹淳六年(1270)刊為《朱子語類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另有明成化九年(1473)陳煒刻本,清石門呂留良寶誥堂刻本、廣州書局本,日本近人岡田武彥等的合校本等。《朱子語類》一書內容豐富,析理精密。其中首論理氣、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問題;次釋心性情意、仁義禮智等等倫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論知行、力行、讀書、為學之方等認知方法。又分論四書、五經。繼又斥異端,排釋老,明道統。最後是對宋與歷代君臣人物以及政治、經濟、法制科舉等制度的評論。盡管此書中有許多不準確和前後矛盾之處,但由於記錄與搜求較詳,從中不僅可以看到朱熹思想的精微極致之處,更可窺見其思想觀點不斷發展改定的曲折層次。因此基本上代表瞭朱熹思想,一向為學者所推崇。

《朱子語類》(明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