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表現技法的一種。又稱“工筆重彩”,指設色濃重的工筆劃。重彩畫以設色濃重為主要特徵,在顏料運用、設色技巧、畫法步驟等方面有許多要求。一般來說,中國畫中的石色及草色等顏料在重彩畫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各種不同性質的顏料在製作方面講求各自的漂制工藝,以使其能達到顏料本身各自特有的色相及色澤效果。設色時可採用三礬九染或烘托等方法。在畫法步驟上,一般要求遵循勾(描形)、染(設色)、勒(複勾)等程式,但以沒骨法和寫意筆法作重彩畫,則有有不同要求。重彩畫多用來描繪人物和花鳥。山水畫中的青綠山水因設色濃重,一般也可視為重彩畫,因多運用石色顏料,畫法一般采用勾填暈染,以取得金碧輝煌的效果。重彩畫的歷史與工筆畫的歷史同步。長沙馬王堆T形帛畫的出土,證明重彩畫至少在西漢時期已趨成熟。東晉顧愷之、張僧繇等人總結不同的描法樣式,以及在設色技法方面對渲染法、沒骨法的創造,使重彩畫日臻完善。唐代以後,重彩畫不僅在人物、花鳥畫科進一步發展,而且青綠山水畫的創造也使重彩畫的領域得以拓展。至此,重彩已在工筆畫領域以其技巧的豐富完備和色彩效果的艷麗多姿而成為工筆畫最顯著的特征。宋元水墨畫興起以後,逐步取代重彩畫的主流地位,但仍出現瞭許多重彩畫傢,並在技法上取得突破性發展。現當代工筆畫傢在重彩畫方面也取得很高成就。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色彩觀念、色調意識的應用,對中國“五色”體系的再認識,巖彩畫的提出,均促進瞭當代工筆重彩畫的發展。

顧愷之作《洛神賦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