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劇作傢G.豪普特曼最為成功的一部劇本,也是德國戲劇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1892年完成。該劇取材於1844年德國西裏西亞地區紡織工人起義的歷史事實。劇作傢曾專門前往該地實地調查,收集當年起義的資料,為劇本的成功奠定瞭堅實的基礎。為瞭使劇情真實感人,豪普特曼除運用接近於自然主義的創作方法之外,最初還以當地的方言來寫作,之後才自己將劇本譯成標準德語。劇情發生在西裏西亞的奧倫山區,人們大多在傢以紡織為生,他們從老闆那裏領來棉紗,加工工成佈匹之後再換取報酬。老板為瞭與國外競爭,不顧織工的死活,拼命壓低工資。饑貧交迫的工人們揭竿而起,紛紛搗毀機器,砸碎老板住宅,並聯合起來向鄰村湧去,最終遭到政府的鎮壓。全劇並沒有一個貫串始終的主人公,一方面是以白克爾等為代表的廣大窮苦織工,另一方面則是唯利是圖的資本傢佈賴塞爾。劇中的織工類型各異,有的膽小怕事,有的容忍退讓,有的主張協商,有的主張反抗,甚至也有變節投降的,作者對每個人物都進行瞭精心雕琢。全劇結構不落俗套,打破瞭傳統,註重氣氛與環境的描寫遠遠超過瞭情節與個別人物命運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