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擔負通信聯絡任務的兵種。包括固定通信、野戰通信、通信工程、指揮自動化、觀通、導航、軍郵等部(分)隊。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主要使用運動、簡易信號和有線電通信。1928~1930年,中共中央秘密培訓瞭多批無線電通信人員,陸續派至各蘇區,溝通瞭相互間的無線電聯絡。1931年,紅軍利用繳獲的國民黨軍電臺,成立無線電隊,開辦訓練班(後發展為通信學校),迅速建立起無線電通信,提高瞭指揮效能;實施無線線電偵察,為抓住戰機提供瞭依據。1934年1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通信聯絡局,10月,中央紅軍組建瞭通信團。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8月組建通信材料廠,生產、裝配收發報機和手搖發電機,建立瞭以延安為中心的無線電通信網,有線電通信也得到較大發展,還建立瞭軍郵勤務。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實力顯著增強。到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時,團以上各級指揮機關均配備電臺,有線電通信可從縱隊指揮部直達前沿陣地。通信兵在歷次革命戰爭中保障瞭作戰指揮,為贏得勝利作出瞭重要貢獻。

通信兵某部通信衛星接收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通信兵不斷壯大。1950年5月,成立中央軍委通信部,後相繼改稱總參謀部通信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部、總參謀部通信兵部、總參謀部通信部;擴建部隊和院校,組建科學研究機構,廣泛采用先進技術,改善通信裝備器材,健全科學管理體制,建立瞭縱橫貫通、迂回多路的國防通信網,並逐漸利用通信網把作戰指揮、武器控制、情報處理、後勤保障等緊密連接起來,構成軍隊自動化通信系統。2003年後,通信兵在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結構,加速科研攻關和裝備建設,著力發展綜合一體化的信息處理平臺。

  通信兵在歷次革命戰爭和保衛祖國、反侵略作戰以及搶險救災等行動中,勝利地完成瞭任務。湧現出“模范通信站”和張思德、李白、牛保才畢德顯等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重要出版物有《通信戰士》、《軍事通信學術》、《軍隊指揮自動化》等。毛澤東曾為《通信戰士》題詞,贊譽通信兵是“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