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中國又譯《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的名稱,出自這部故事集的引子。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因痛恨王後與人有私,將其殺死,此後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殺掉。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用每夜講述故事的辦法,引起國王興趣,免遭殺戮。她的故事一直講瞭一千零一夜,終使國王感化。

圖1 《歐默爾·安努曼和他的兩個兒子》插圖

  內容和沿革 《一千零一夜》包括神話傳說、寓言童話、婚姻愛情故事、航海冒險故事、宮廷趣聞和名人逸事等。其中天仙精怪、國王大臣、富商巨賈、庶民百姓、三教九流等應有盡有。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織,組成瞭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的復雜畫面,是研究阿拉伯和東方歷史、文化、宗教、語言、藝術、民俗的珍貴資料。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來源主要有三:一是波斯和印度。阿拉伯歷史學傢馬蘇第(卒於956或957年)在他的名著《黃金草原》中指出,山魯佐德的故事源於波斯故事集《赫左爾·艾夫薩乃》(意為“一千個故事”)。另一阿拉伯史學傢伊本·納迪姆(約卒於1047年)在他的《索引書》中提到他曾見過《赫左爾·艾夫薩乃》的早期阿拉伯文譯本。一些學者指出,波斯故事集可能源於印度,原文為梵文,後譯為古波斯文(巴列維文),最後才譯成阿拉伯文。二是來自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 (750~1258)時期流行的故事,特別是哈倫·拉西德(786~809在位)和麥蒙(813~833在位)兩位哈裡發當政時期的故事。三是埃及麥馬立克王朝(1250~1517)流傳的故事。

  這些故事並不是某個作傢獨創的,也不是在一時一地形成的,而是中近東地區廣大市井藝人、文人學士經過幾百年收集、提煉、加工而成,它們是這個地區阿拉伯、波斯等各民族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

  《一千零一夜》的最初編者已難考證。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敘述方式、故事所反映的歷史和文化特征,以及籠罩全書的民族精神和宗教氣氛,多數學者認為它出自阿拉伯人特別是埃及人之手。據載,10世紀中葉,巴格達作傢哲海什雅裡(卒於942年)從當時流傳的各類故事中選取一千個故事,每個故事為一回,一回稱一夜。他隻寫到四百八十夜就因逝世而中斷。這可能是阿拉伯人編纂《一千零一夜》一類故事的最初嘗試。以後又有許多作傢從事編纂,及至11、12世紀,隨著政治中心逐漸轉移到埃及,又加進瞭不少埃及故事。據埃及歷史學傢馬格利齊(1364~1442)記載,一個生於法帖梅王朝阿迪德哈裡發時期(1148~1171)、被稱作“古爾蒂人”的埃及文學史傢,第一次使用《一千零一夜》這個書名,在此之前人們隻稱作《一千夜》。在一百或一千之後加上一,極言其多,符合阿拉伯人的語言習慣。

  《一千零一夜》成書的上限,即它的早期手抄本開始流傳的時期——8、9世紀之交,即中國史籍稱作“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前期(750~850);《一千零一夜》成書的下限,根據故事集內容的增補、衍生、變異,各種手抄本的比較,認為到15世紀末或16世紀初才在埃及基本定型。

  特點和影響 《一千零一夜》的多數故事健康而有教益。《漁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燈》《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辛伯達航海旅行記》、《巴索拉銀匠哈桑的故事》、《烏木馬的故事》和《卡瑪爾紮曼王子》等是其中的名篇。這些故事歌頌人類的智慧和勇氣,描寫善良人民對惡勢力鬥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塑造奮發有為、敢於進取的勇士形象,贊揚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忠貞。《一千零一夜》有不少故事以辛辣的筆觸揭露社會的黑暗腐敗,統治者的昏庸無道,反映瞭人民大眾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引起瞭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的讀者的共鳴。這是這部民間故事集表現出“永恒魅力”的主要原因。

  《一千零一夜》以浪漫主義為主,把現實成分和幻想成分有機地結合起來,集中體現瞭民間文學的藝術特征。絢麗的色彩、奇妙的想象、曲折的情節、大膽到近乎荒誕的誇張、故事套故事的結構,使它具有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打破傳統,使用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在故事中穿插大量詩歌、諺語,開辟瞭阿拉伯大眾文學的道路,在阿拉伯小說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一千零一夜》所收民間故事,在文人學士改編過程中常常混雜進不少封建思想意識。有的故事充滿說教,宣揚宿命論;有的故事美化統治者,歌頌金錢萬能;有的故事誣蔑婦女,醜化奴隸,等等。這些是它的不足和瑕疵。

  《一千零一夜》經過印度、波斯、伊拉克、埃及等地長達數百年的傳播,逐步編定,形成各種手抄本。194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奈比亞·阿波托教授在埃及古代書籍裡發現瞭兩頁《一千零一夜》抄本殘篇,經鑒定為9世紀的抄本。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抄本。在伊斯坦佈爾發現過13、14世紀的抄本殘篇。此外,在巴格達、阿勒頗、撒馬爾罕、突尼斯等地也都有發現,隻是年代較晚,多為15~18世紀的抄本。這些抄本的故事大致相同,但內容常有出入,篇幅也不盡相同。

  18世紀初,法國人迦朗根據敘利亞抄本首次把《一千零一夜》譯成法文出版,轟動瞭歐洲,以後在歐洲出現瞭各種文字的轉譯本和新譯本,掀起瞭“東方熱”。1814~1818年,也門謝赫主持發行瞭第一部阿拉伯文印本,即“加爾各答頭版本”;之後,德國東方學傢哈比希特根據突尼斯抄本印制瞭12卷本(1825~1843,後4卷為弗蘭希爾續印),稱博爾斯倫本。1835年開羅發行瞭官方訂正本佈拉克本,被公認為原文印本中的善本,許多阿拉伯本子和外文譯本都以此版本為依據。《阿拉丁和神燈》與《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都沒有收入這一原文版本。

圖2 《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插圖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各國人民熟悉和喜愛的一部優秀文學作品,M.高爾基譽為民間口頭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對世界各國的文學藝術發生瞭廣泛的影響。大約在十字軍東征時期(1095~1291),《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已傳到歐洲。G.薄伽丘的《十日談》、G.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M.de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等名著,以及W.莎士比亞、J.W.von歌德等都受到過它的影響。它在音樂、繪畫、歌舞、戲劇、影視等藝術領域的影響同樣廣泛而深遠。

  阿拉伯歷代不少作傢或詩人受《一千零一夜》某些故事的啟示,改編或創作瞭許多不同體裁的作品。塔哈·侯賽因、哈基姆等在這方面作出過巨大的努力。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在中國流傳很廣。1900年周桂笙在《新庵諧譯》中作過介紹。1903年出版的《海上述奇》(無錫錢楷重印)和1904年出版的《俠女奴》(“萍雲女士”即周作人譯),介紹瞭辛伯達和阿裡巴巴兩個故事,是中國最早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選譯本。190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奚若的4卷文言文譯本,是由英文本選譯的,包括瞭50個故事。20世紀30~40年代,出現過多種白話文譯本,其中有納訓首次由阿拉伯原文譯出的部分故事。1957、1958年出版納訓選譯的3卷本,包括86個故事,在讀者中影響較大。1983年出版納訓的全譯本(6卷),以後又出版過多種不同的全譯本和選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