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1956年9月15~2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八大。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 026人,代表全國1 073萬黨員。國內各界人士代表和49個外國黨的代表團列席瞭大會。這次大會是1955年10月11日中共七屆六中全會確定的,毛澤東於1956年4月發表的《論十大關係》講話為八大的指導思想。

圖1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臺

  8月30日至9月12日舉行瞭預備會議,討論瞭提交大會的重要文件,提出和通過瞭新的中央委員會候選人名單。毛澤東在預備會議第一次全會上講話,指出大會的目標和宗旨是:總結中共七大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鬥。9月15日,大會正式開幕,毛澤東致辭指出:我們的黨已經成瞭團結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我們的勝利,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地聯系起來,這是我們黨的一貫思想原則。劉少奇代表中央委員會作瞭政治報告,鄧小平作瞭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作瞭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朱德、陳雲、董必武、彭德懷、李富春、薄一波等68位代表作瞭大會發言,45位代表作瞭書面發言。9月26、27日,大會通過瞭《中國共產黨章程》、《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大會經過充分發揚民主的醞釀,選舉出瞭新的中央委員會,97人當選為中央委員,73人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9月28日,中共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瞭新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委員會主席為毛澤東,副主席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中央政治局常委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員除常委外還有林彪、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羅榮桓、陳毅、李富春、彭德懷、劉伯承、賀龍、李先念;中央總書記為鄧小平;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為董必武。

  中共八大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後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八大的政治報告和關於政治報告的政治決議正確地分析瞭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瞭今後工作重點的重大轉變,指出: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中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幾千年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基本上建立。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中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八大在社會主義道路建設方面作出的積極探索是:提出瞭在綜合平衡中穩步發展的經濟建設方針,要求制定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計劃,合理地規定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使重點建設與全面安排相結合,按比例地發展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周恩來在報告中提出,進行經濟體制的探索和改進,要運用價值規律來影響那些不必要由國傢統購統銷的工農業產品,滿足人民多樣的生活需要。陳雲在發言中提出瞭國傢、集體經營是主體,個體經營是補充;計劃生產是主體,自由生產是補充;國傢市場是主體,自由市場是補充的思想。八大在加強黨的建設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是: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反對個人崇拜等。鄧小平在報告中指出,要堅決地執行中央反對把個人突出和對個人歌功頌德的方針,繼續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使黨的民主原則和群眾路線得到貫徹執行。八大是在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氣氛中進行的,通過的重要文件經過熱烈的討論吸取瞭許多意見,產生的中央領導機構人選經過認真的資格審查和多次醞釀選舉,從而形成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為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瞭可靠基礎。歷史證明,中共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但由於以後黨的指導思想出現瞭“左”的錯誤,八大規定的路線在實踐中並沒有得到完全的執行。

圖2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