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理學傢。字敬夫,號南軒。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張栻是胡宏的學生,官至右文殿修撰,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宋史》與朱熹合傳。賜諡宣。張栻博學多識,主要著作有《論語解》、《孟子說》、《易說》、《太極圖說》等。詩文由朱熹編定為《南軒先生文集》44卷。

  張栻是胡宏之後湖湘學派的領袖。他既堅持以性為本,又向朱熹的天理本體靠近,企企圖把湖湘學與朱熹的閩學融合起來。他就“中和”、察識與存養先後、知行相須互發等問題與朱熹進行瞭反復的論爭。他主張“道與器非異體”和天、性、心范疇的一致,認為認識的目的在“窮理”,而窮理又離不開居敬,二者相須互發。治學立足實用,要求從日常“實踐”之中去體驗所寓之理。強化義利之辨,提出以無所為而為與有所為而為來辨別天理人欲,得到朱熹的高度贊揚,也受到李贄等學者的尖銳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