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明間道士。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玄玄子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據《明史》記載,他在元時學道於河南鹿邑太清宮,元末居陝西寶雞金臺觀。後入蜀抵秦,遊襄鄧,往來長安,歷經隴西、岷山、甘肅。明朝初年入湖北武當山,自結草廬於展旗峰北遇真觀。洪武二十三年(1390)離開武當,不知去向。明太祖、明成祖多次遣使尋訪,皆未尋到。明英宗天順三年(11459)封“通微顯化真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特封“韜光尚志真仙”,嘉靖四十二年(1563)加封“清虛玄妙真君”。

  張三豐的道教思想認為“牟尼、孔、老皆名曰道”,“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所以力主三教同一說。同時還認為“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所以提倡內丹修煉,積善累功。

  元、明之際,在民間流傳有許多關於張三豐的故事、戲文,較可信的史料如《明史·張三豐傳》、明陸深《玉堂漫筆》、沈德符《萬歷野獲編》等。後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