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大澤,即今甘肅民勤縣東北石羊河下遊的終端湖泊。又稱豬野澤瀦野澤都野澤。約在今民勤縣東北白馬崗、白疙瘩、黃毛井一帶。《尚書·禹貢》:“原隰厎績,至於豬野。”《漢書·地理志》武威郡武威縣(今甘肅民勤縣東北):“休屠澤在東北。古文以為豬野澤。”因原為匈奴休屠王地,故名。近年學者根據衛星影像判析,古休屠澤總面積約540平方千米。西漢時期河西走廊遷入大大批漢民進行屯墾,地表徑流被引以灌溉,入湖水量大減,湖區萎縮。《水經註》成書時分為東西兩部分:以休屠澤為西海,其東豬野澤為東海,通謂之都野澤。唐代西澤又稱白亭海,東海又稱達狄回海。明清時白亭海一名小闊端海子,東海俗稱漁海子,當為古休屠澤。清代前期東海周長“六十餘裡”。清末由於區內人口流徙,土地荒蕪,湖區一度擴大。近幾十年沙地擴展,今湖區腹地已為沙丘所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