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傢。字聖心。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卒於北京。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先後擔任中國公學大學部學長兼教授,廣東學海書院院長,國立政治大學、私立光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內政部秘書,主編《時事新報》、《新時報》、《再生》、《解放與改革》等報刊。1934年,與張君勱等組織國傢社會黨(後為民主社會黨),任中央總務委員。抗戰期間留在北平燕京大學任教。1946年以中國民主同盟代表的身份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等職。主要從事西方哲學的譯介工作,並自創哲學學說。“五四”時期,宣揚基爾特社會主義,並與當時的馬克思主義者進行“社會主義論戰”。提出中國問題之解決辦法一是興辦教育,二是開發實業。哲學上受康德哲學、詹姆斯實用主義、相對論哲學以及H.柏格森生命哲學等的影響,提出“架構論的宇宙觀”和“多元認識論”。主張中國在采用西洋文明時,亦應求得一種避免西洋文明畸形化的“補救方法”。主要著作有《新哲學論叢》《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總檢討》、《道德哲學》、《知識與文化》、《唯物辯證法論戰》(主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