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說傢、戲劇傢。生於馬格德堡一普魯士官員傢庭,卒於杜塞爾多夫。曾學習法律、哲學、歷史,參加過反拿破崙的解放戰爭。他畢生在普魯士國傢機構中服務,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1818~1823年在明斯特任見習陪審員。1824年任馬格德堡刑事法官、慕尼克軍事法庭推事。1827年任杜塞爾多夫高等法院顧問。1834~1837年主持當地一所劇院。他是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的代表人物之一,以J.W.von歌德、J.C.F.von席勒等人的繼承者自居。他的創作包括詩歌、劇本本和小說,所作劇本大多不很成功,其成功之作是兩部長篇小說。一部名為《後裔》,在歌德《威廉·邁斯特》的影響下寫成,試圖從各個方面和角度來考察建立在等級制度上的德國社會,描寫、刻畫人物及事件時,作者一改前人的風格,放棄吶喊,轉而采用冷峻的筆調,顯示出現實主義文學的萌芽。另一部是充滿幽默和田園風味的長篇小說《閔希豪生》(1838),在藝術手法和內容上都別開生面。貴族閔希豪生慣於吹牛撒謊,註定要墮落,暗示等級制度已不合時宜,貴族等級註定要被淘汰。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刻畫瞭兩個不同層面、相互對立的生活場景:破落貴族的宮廷與富裕農民的鄉村。這個對立對於這個時代的文學頗具典型性,表達瞭工業化過程中快速變化的德國社會對於大城市及大城市生活的疑慮和反感,以及對於簡樸生活形式的向往,對於工業化之前單純的人際關系的留戀,同時也描繪瞭威斯特伐利亞地區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