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於中國北方的民間年畫品種。發祥地為天津市西的楊柳青鎮及附近30餘個村莊。楊柳青古稱柳口鎮,地處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沿岸,交通方便,市肆林立,為明清北方著名市鎮。楊柳青年畫約始於明代後期,現知最早的畫店為戴廉增齊健隆。他們最初可能皆為畫工,以後兩傢後代又分成不少畫店,重要者有廉增、美麗、蓮增麗、健隆、惠隆、健惠隆。明代徐光啟書張大中丞碑中已有楊柳青之名,楊柳青年畫在清代達到極盛,產品銷行中國北方及東北北各省,並遠至內蒙古、新疆等地,僅戴廉增一傢每年即印制年畫數百萬張,當時北京過年也主要貼衛畫(即楊柳青年畫)。清代後期,民生凋敝,百業蕭條,加之石印年畫興起,使楊柳青年畫逐漸衰微,畫店相繼倒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幾乎趨於藝絕人亡。

圖1 《平安富貴》

  楊柳青年畫印制精細,題材樣式豐富,畫店眾多,資力雄厚,在中國木版年畫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風格受到北方民間版畫和院體工筆畫的影響,在木版刻印套色之後更重視人工填色開臉,追求細膩工致的繪畫效果,形象生動,俊俏傳神,色彩鮮艷明快諧調。早期年畫具有典雅細膩的特色,晚期則追求火紅強烈的效果。其題材內容包括風俗、歷史傳說及戲曲人物故事、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門畫、神碼等。有大量作品傳世,其中如《蓮笙貴子》、《三美圖》、《盜仙草》、《同慶豐年》、《太白醉寫》、《荷亭消夏》等皆堪稱民間美術中之珍品。

圖2 《蓮笙貴子》

  楊柳青是民間美術發達和人才薈萃地區,擁有很多優秀的畫師、雕版師,廣大的農村婦女兒童則從事填色開臉工作,成為“傢傢都會點染,戶戶皆善丹青”的畫鄉。著名畫師有張俊庭、張祖三、閻玉桐、徐小軒、高蔭章等人,其中高蔭章在清末還曾供奉清宮如意館,為慈禧畫過像,並在北京廊坊頭條一帶燈扇畫作畫。清末,上海畫傢錢慧安還曾受聘為楊柳青年畫創稿。

  楊柳青年畫對武強年畫、東豐臺年畫、山東濰縣年畫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傳統基礎上從事改革與創新,成立瞭楊柳青畫社,並多次出國舉辦展出,使楊柳青年畫獲得世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