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整複外科、顯微外科和淋巴醫學專傢。中國整複外科事業的創始人之一。生於江蘇無錫。1941年7月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士學位。1946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進修整形外科學。1948年任國防醫學院副教授。1952年任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1955年任上海第二醫學院教授,1978年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顧問,上海市整複外科研研究所所長,美國《整形外科學報(中國專號)》特邀主編,歐洲《整形外科雜志》編委,國際淋巴學會會員。第十屆國際顯微外科大會主席。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提出組織器官缺損畸形在形態上的修整和在生理功能上的恢復應結合考慮的觀點。擴大整復外科治療范圍,四肢畸形、顱頜面畸形以及燒傷畸形均能得到整復和改善。在中國首先應用顯微外科技術。1964年開始做吻合小血管遊離皮瓣的動物實驗,20世紀70年代初期應用於整復外科病人。1964年在淋巴水腫領域中獲得成功,獨創“烘綁療法”,研制瞭治療淋巴水腫患者的電熱式烘箱和微波烘療器。1976年成功矯治中國第一例眶距過寬癥。1982年獨創應用前臂皮瓣一期再造陰莖,獲國際學術界盛譽。主要著作有《唇裂與腭裂的整復術》《整復外科學》《顯微整復外科學》《實用美容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