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燃機工程專傢。生於江蘇寶山吳淞鎮(今屬上海),卒於吉林長春。1923年獲上海南洋大學(今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士,1926年獲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元。後在美國和德國獲電氣工程師證書。1929年回國後曾在兵工廠和電廠工作,後任浙江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教授。1936~1942年,多次到國外考察汽車生產工藝。1946年以後任中國汽車配件廠總工程師和上海公交公司總工程師兼機務處長等職。1949年,中國面臨著經濟封鎖,石油短缺,張徳慶在上海倡議採用煤氣發生爐爐,用煤氣代替汽油,並親自領導研制無煙煤發生爐煤氣,保證瞭上海交通的正常運轉。後各省市相繼使用,克服瞭經濟封鎖造成的困難。1952年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拖拉機研究所所長和研究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德慶在內燃機工程領域作出瞭重要貢獻。首先提出並主持“中國汽車鋼系”的研究課題,為節約國內稀缺元素,充分利用豐產合金,為汽車材料國產化作出貢獻。為解決戰時需要,曾開展多種燃料在汽車上應用的研究,在內燃機節能、代用燃料、石油資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提出過不少獨到見解。為解決高原地帶汽車功率下降問題,開展瞭增壓器的研究和青藏高原汽車試驗,受到一些國傢的重視。為解決汽車在南方濕熱氣候地區的銹蝕問題,他建立瞭海南島汽車試驗站。研制成功代用潤滑油,用於汽車和機床。參與中國科學技術十二年長遠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主持制訂中國汽車工業和產品的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