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侗族建築。位於貴州省從江縣增沖寨。始建於康熙十一年(1672),道光、光緒時曾維修。鼓樓是侗族特有的民俗建築,是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增沖鼓樓既有中國古代建築的一般特色,又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規模宏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為貴州旅遊名勝之一。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樓為塔式木構建築,平面呈八角形,五層十三重簷,如意攢尖頂,頂上置寶葫蘆,樓剎通高20餘米(見圖)。底層地面為石塊鋪墁,中鑲一圓形火塘塘。四周有立柱4根,其外立簷柱8根,簷柱外圍繞一周木欄桿。東南面有侗傢“款約”石碑3通,落款分別為康熙十一年、道光十年(1830)、光緒二十二年(1896)。底層還懸掛道光十年制“萬裡和風”匾額,並有木刻楹聯4幅。除底層僅留搭梯孔外,其餘各層均設置固定梯板,可盤旋至頂。5樓頂部懸掛一木鼓,由寨老執掌,遇要事和緊急情況時用以敲擊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