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類別名。主要有內容風格的雜體詩(見南朝江淹《雜體詩序》)和體裁形式的雜體詩(見唐皮日休《雜體詩序》)兩大類。後一類的雜體詩又稱“雜題詩”(見唐王睿《炙轂子》)或“雜詩”(見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及清《四庫總目提要·樂府古題要解提要》),系與正常詩格相對而言的詩體名稱。這個名稱在歷代詩歌論著中又是個範圍不斷擴大的概念。在皮日休《雜體詩序》和宋人嚴羽《滄浪詩話》中,雜體詩僅包括回文、離合、盤中、柏梁梁、字謎、建除、雙聲、疊韻等20來種。但到元朝至清及近代的詩歌選集、詩歌論著中,被認定的雜體詩達200餘種。主要包括:①四言、五言、七言和自由句式古體之外的各種句式的雜言詩,如二言、三言、六言、八言、九言詩等。②律詩、排律、絕句和句數自由的古體詩之外的各種句數的雜句詩,如一句體、二句體、三句體、五句體等。③在近體詩平仄黏對格律之外,另建平仄韻律規范的雜律詩,如五平、五仄、雙聲、雙韻、疊韻、短柱體等。④運用各種概念和語言文字形式別出心裁進行遊戲娛樂的新奇詩體,如縮腳、換位、神智體、打油詩、離合體、回文詩、璇璣圖、盤中詩等。雜體詩大多偏重形式技巧而不註重社會內容,以致纖巧輕佻,近於戲謔,是其嚴重缺陷。但六朝時期也有不少為探索詩歌體式而形成的態度認真的雜體詩。在遊戲娛樂性的雜體詩中,間或也有以特殊形式反映社會生活之作。其餘偏重在形式上爭奇鬥巧的純遊戲之作,雖無關宏旨,但在啟發心智和文人唱和方面也有相應的實用性。同時,雜體詩對漢語言文字的審美特點和表意功能的研究,對詩歌體制形式發展和士大夫情趣心態的研究,也都有特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