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書分類名目之一。創始於《隋書·經籍志》,其特點是“屬辭比事,皆不與《春秋》、《史記》、《漢書》相似,蓋率爾而作,非史策之正也”,起源於“靈、獻之世,天下大亂,史官失其常守。博達之士,湣其廢絕,各記聞見,以備遺亡”,反映瞭一種強烈的史學自覺意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敘述雜史的著錄標準為“大抵取其事系廟堂,語關軍國。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編;或但述一時之見聞,隻一傢之私記。要期遺文舊事,足以存掌故、資考證,備讀史者之參稽雲爾”。雜史在記事方法及及體裁體例上都與正史不同,隨意性較強,為私人所撰,但所記事件一般卻有補於正史。雜史與別史十分相近,關於二者的區分方法,張之洞《書目答問》說:“別史、雜史,頗難分析,今以官撰及原本正史重為整齊,關系一朝大政者入別史,私傢記錄中多碎事,入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