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世紀初興起於上海的一種繪畫。因早期畫面上附有年月曆表,故名。最初是外國商人為在中國推銷、宣傳其商品而印製的石版彩印年畫。由於實踐證明這種辦法宣傳效果很好,於是各商傢競相採用,使這種年畫發行量驟增,在城鎮廣泛流傳。

杭穉英繪製的月份牌年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現存最早的月份牌年畫是1906年英美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印刷發行的。當時選用的是硬卡片紙,大32開,正面印繪的是一幢外國的新式高層建築,畫的標題是熨鬥樓(紐約),樓旁印有“品海紙煙”廣告,背面印有年歷月份表。後來,硬卡片紙改為銅版紙,幅面也加大,年歷月份表也改印在正面。為瞭符合人們的習俗和欣賞愛好,月份牌年畫的內容參照和吸取瞭許多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特點。題材上主要分仕女、娃娃畫,歷史故事、戲曲人物畫,有名勝古跡的風景畫。仕女娃娃類大多是畫城市時裝婦女,形象多畫成種種嬌媚的姿態,有的庸俗不堪,受到有識之士的批評。歷史故事、戲曲人物大多是借鑒於戲曲舞臺的形象,采用舞臺的革新化裝式樣,環境背景采用亭臺樓閣等實景。

  月份牌年畫的表現手法較為多樣,最受人們歡迎的是水彩擦筆畫法。這種畫法色彩柔和、筆法細膩、立體感強,較之木版年畫的單線平塗手法顯得豐滿,使得整個畫面淡雅諧調,加上註重描繪人物的神態,就更顯得生動。

  最早采用水彩擦筆畫法的畫傢是杭州人鄭曼陀。他於1914年到上海用水彩擦筆畫法畫瞭一些時裝仕女,有的被選中印在月份牌年畫上,這種畫經石版彩印效果很好,因而日漸流行。後來又有杭穉英組織穉英畫室,成員有金梅生金雪塵李慕白等人。他們采用水彩擦筆畫法,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作出瞭貢獻。他們曾以上海八一三抗日戰爭為題材畫過月份牌年畫,以表達他們的愛國情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月份牌年畫獲得進一步發展,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等方面均產生瞭極大的變化,出現瞭一些富有時代特征和生活氣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