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糕點的代表產品。中秋時節應市的焙烤食品。每逢中秋,人們除以月餅祭月外,還以月餅饋贈親朋。

自來紅月餅

  沿革 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餅的制作增加瞭輔料。這時出現瞭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曰“胡餅”。唐代,民間已有從事餅生產的餅師,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北宋皇傢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小餅”、“月團”。宋代周密《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稱。中秋吃月餅始於明代。當時的餅師將嫦娥奔月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清代,月餅的制作工藝有瞭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

  原料 有面粉、糖、油、餡料等。由於原料的產地不同,品質不同,對月餅的質量、風味和各自的特色都有著直接影響。選擇優質適用的原料,是制作優質月餅的基礎。

  分類 月餅按加工工藝和地方風味特色進行分類。

  按加工工藝分為焙烤類月餅、熟粉成形類月餅和其他月餅。焙烤類月餅是以焙烤為最後熟制工序的一類月餅。①糖漿皮月餅。以小麥粉、轉化糖漿、油脂為主要原料制成餅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餅皮緊密、口感柔軟的一類月餅。②漿酥皮月餅。以小麥粉、轉化糖漿、油脂為主要原料調制成糖漿面團,再包入油酥制成酥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餅皮有層次、口感酥松的一類月餅。③油酥皮月餅。使用較多的油脂、較少的糖與小麥粉調制成餅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口感酥松、柔軟的一類月餅。④水油酥皮月餅。用水油面團包入油酥制成酥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餅皮層次分明、口感酥松綿軟的一類月餅。⑤奶油皮月餅。以小麥粉、奶油和其他油脂、糖為主要原料制成餅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餅皮呈乳白色、具有濃鬱奶香味的一類月餅。⑥熟粉皮月餅。以小麥粉、油脂、糖為主要原料制成餅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口感酥松、爽口的一類月餅。⑦水調皮月餅。以小麥粉、油脂、糖為主要原料,加入較多的水調制成餅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一類月餅。⑧蛋調皮月餅。以小麥粉、糖、雞蛋、油脂為主要原料調制成餅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口感酥軟、具有濃鬱蛋香味的一類月餅。⑨油糖皮月餅。使用較多的油和糖(約為40%)與小麥粉調制成餅皮,經包餡、成形、焙烤而成的造型規整、花紋清晰的一類月餅。熟粉成形類月餅是將米粉或面粉預先熟制,然後制皮、包餡、成形的一類月餅。其他月餅指上述類月餅以外的月餅。

  按地方風味特色分為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廣式月餅和其他月餅。京式月餅指以北京地區制作工藝和風味特色為代表的,配料上重油、輕糖,采用提漿工藝制成糖漿皮面團,或糖、水、油、面粉制成松酥皮面團,餡料多用白糖餡、山楂餡、棗泥餡、豆沙餡、豆蓉餡等,口味純甜、純咸,口感酥松或綿軟,具有桂花香味的一類月餅。代表品種有提漿、自來紅、自來白等。蘇式月餅指以蘇州地區制作工藝和風味特色為代表,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在工藝上采用水油面團包油制成酥皮,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調香,餅皮層次分明,口感酥松綿軟,入口即化,口味重甜的一類月餅。代表品種有玫瑰、百果、椒鹽、豆沙、薄荷、黑麻、甘菜、金腿、鮮肉、蔥豬油、豬油火腿等。廣式月餅指以廣州地區制作工藝和風味特色為代表,采用轉化糖漿、花生油、梘水等制成糖漿皮面團,餡料多用蓮蓉、椰蓉、椰絲、豆蓉、蛋黃、果仁、糖醃肥豬肉等,重油、重糖,形態邊角分明,花紋清晰,表面油潤、柔軟,有光澤,皮薄餡多,口味甜中含咸的一類月餅。代表品種有純正蓮蓉、五仁、蛋黃蓮蓉、玫瑰豆沙、臘腸叉燒、火腿等。其他月餅指以其他地區制作工藝和風味特色為代表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