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孢子蟲寄生於人體小腸黏膜內,引起以持續性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寄生原蟲病。此病呈全球性分佈。

  圓孢子蟲是一種專性細胞內寄生原蟲,病原體是卡耶塔圓孢子蟲(Cyclospora cayetanensis)。其卵囊呈球形,直徑為8~10微米,需在宿主體外發育成熟後才具感染性。成熟的卵囊內含2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內含有2個子孢子。其生活史史尚未十分清楚,但可在同一宿主體內完成其生活史。飲(食)用被成熟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後,可以感染此病。傢禽有可能作為圓孢子蟲的儲存宿主。絕大多數感染者是免疫功能健全的旅遊者。圓孢子蟲寄生在小腸黏膜內,引起空腸的炎癥反應,腸上皮絨毛變粗變短,並有輕度萎縮及融合,上皮細胞間有炎性細胞浸潤。潛伏期平均為7天,也可短至1~2天。主要癥狀為腹瀉,每天3~8次以上,為水樣便或稀便,無膿血,持續4~6周,可自愈,但可復發。此外可有明顯消瘦、腹部絞痛、乏力、厭食、惡心、噯氣、腹脹等,約30%患者有低熱。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感染此病後,腹瀉很難控制,並可致死。此病患者小腸黏膜活檢時可在上皮細胞內找到蟲體,有助於診斷。此病的診斷一般依據在患者糞便中找到圓孢子蟲的卵囊,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見到具特征性的藍色自發熒光,也可以改良抗酸染色或曙紅染色後鏡檢。復方磺胺甲瀭唑治療有效,合並艾滋病的患者需延長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