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傳奇作品。作者高濂,字深甫,錢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嘉靖、隆慶、萬曆時期。除本劇外,尚作有《節孝記》傳奇。《玉簪記》有明繼志齋本、汲古閣本等眾多刊本。萬曆元年(1573)刊刻的戲曲選集《詞林一枝》收有散出。演書生潘必正和道姑陳妙常的愛情故事,穿插南宋名臣、詞人張孝祥事蹟。這三個人的故事在《古今女史》中早有記載,後來演變為話本小說《張於湖誤宿女真觀》和同名的的無名氏雜劇。雜劇現存趙琦美藏萬歷四十三年(1615)抄本。雜劇中的《楊柳枝詞》和另外幾首詩詞都被移用在傳奇裡,戲曲語言也更接近於雜劇。雜劇適當地削減瞭張孝祥一線,著重描寫陳妙常和潘必正的愛情。在傳奇中,陳妙常的小市民出身被改為府丞之女。以官紳之女的身份在道觀中演出自由戀愛故事,表現對封建禮教的反抗,思想比雜劇更為激進。運用獨特的戲曲語言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構成動人的戲劇沖突——《玉簪記》第16出《琴挑》(《寄弄》)和第23出《秋江》(《追別》)足以代表它的成就。《琴挑》由四支《懶畫眉》和四支《朝元歌》組成生旦輪唱,在“月明雲淡露華濃”的氣氛中,烘托出陳妙常和潘必正初會時的情景。傳奇通過富有層次性的心理刻畫巧妙地展開戲劇沖突,表現瞭男女雙方愛情的發展。《秋江》一出寫陳妙常當眾與情郎作別後又偷跑出來追上情人的小舟,這是繼《西廂記·草橋驚夢》《倩女離魂》後女性不顧束縛大膽追尋情人的進一步發展。《玉簪記》四百年來在戲曲舞臺上演唱不絕,其中《琴挑》一出一向是昆腔入門教材,容易上口而又富於潛在的聲情,供演唱者盡自己的可能去抒發。《秋江》是多個劇種的保留劇目。

昆曲《玉簪記·琴挑》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