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院。又名睢陽書院。在河南商丘(商丘古稱睢陽),原為北宋名儒戚同文的舊居。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應天府民曹誠就戚同文舊居,建學舍一百五十間,聚書一千五百餘卷,並以自己修建的學舍捐給政府,朝廷賜額“應天府書院”。人稱戚同文為睢陽先生,又稱睢陽書院。政府令戚同文的孫子戚舜賓主持。在這裏任職的地方長官如李及、晏殊、蔡襄等人,對書院都大力扶持。祥符七年(1014),詔改改應天府為南京,故一度有“南都學舍”之稱。天聖三年(1025),應府尹李及之請,朝廷特為書院添增解額。明道二年(1033),設講授官一員。景祐二年(1035),以書院為應天府官學,給田十頃。著名的學者韋不伐、范仲淹、石曼卿、王洙等曾先後主持過書院的教席,四方學者輻輳其門,為國傢培養瞭大批人才,在當時產生瞭很大的影響。靖康元年(1126)毀於兵火。明嘉靖十年(1531)禦史蔡靉就社學改建,仍名“應天書院”。萬歷七年(1579)廢。清乾隆十六年(1751)知府陳錫輅重修,歷時不久,又屢經兵火,遺物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