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北境地名。益蘭,突厥語,意為蛇。傳說居民曾在山中見一巨蛇,因以名州。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劉好禮為吉利吉思、昂可剌、烏思、撼合納、謙謙州等五部斷事官,下設經歷、知事等官員,以益蘭州為治所,興建瞭官衙、倉庫和驛舍。因此,益蘭州成為元朝統治謙河(今葉尼塞河上遊)和昂可剌河(今安加拉河與葉尼塞河中下遊)廣大地區的政治、軍事、交通中心。幾年後,因宗王叛亂,劉好禮南還大都,其地遂為叛王所據。三十年,元將土土哈收復益蘭州所轄五部,屯兵鎮守。蘇聯聯考古學傢在今圖瓦共和國境內,烏魯克穆河南支流埃列格斯和麥日蓋河匯流處,曾發現夾河而建的四個相連的城鎮遺址,當地名登帖列克。出土的錢幣、瓷器、農具皆可證明這是元代古城,城中有巨大的建築和大量的琉璃磚瓦遺址,當是重要的官衙或貴族府邸。其餘居民區,作坊甚多。現已肯定是益蘭州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