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重要大臣、洋務派首領。滿族。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奕詝異母弟。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帝病死,奕詝繼位,年號“鹹豐”。次年,奕䜣封恭親王。鹹豐三年(1853),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年,英法聯軍攻逼北京,鹹豐帝逃亡熱河(今河北承德),奉命為與英法議和的全權大臣,並與英、法、俄國簽訂《北京條約》。在此期間,不僅與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禮部侍郎寶鋆等結成權勢集團,也得到外國勢力的支持。次年,奏請改變清政府外交、通商制度,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受命主其事。同年,咸豐帝病死,與慈禧太後密謀發動辛酉政變。處死贊襄政務王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人,被封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及總理衙門。任內主張對外妥協,對內鎮壓農民起義,興辦洋務新政。太平天國失敗後,與慈禧太後發生權力之爭,於同治四年(1865)被罷去議政王等一切職務。旋經王大臣多人奏請,復任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職。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時,又被慈禧太後以“委靡因循”為借口罷其一切職務。以後傢居十年。二十年(1894),中日戰爭期間,起用管理總理衙門,並總理海軍,會同辦理軍務。旋又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授軍機大臣。二十四年(1898)病死。遺著有《樂道堂詩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