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宋將嶽飛在進軍中原時,於郾城(今屬河南)、潁昌(今河南許昌)擊敗金軍的作戰。

  紹興十年六月,金軍在順昌之戰敗後,退回東京(今開封),準備北撤。南宋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乘勢大舉反攻,先後收復郾城、潁昌、鄭州等重鎮,切斷金軍東西聯繫,對東京金軍形成威逼之勢。金都元帥完顏宗弼被迫於七月初八率1.5萬精騎至郾城與嶽飛軍決戰。金軍初戰不利利,宗弼將頭戴鐵盔、身披重甲的“鐵浮圖”一字排陣,從正面推進;又以號稱“拐子馬”的騎兵自兩翼迂回包抄,對嶽飛軍形成很大威脅。嶽飛臨機應變,命步卒手持麻紮刀、大斧入陣,專砍馬足,使“鐵浮圖”大亂。同時令子嶽雲等率背嵬、遊奕馬軍,以靈活機動的戰術,攻擊金軍的“拐子馬”軍。宋軍步騎密切配合,從午後戰至黃昏,重創金軍。宗弼率餘部潰逃。

  十四日,宗弼率金軍攻潁昌,嶽飛預知其企圖,先期派嶽雲率軍增援。駐守潁昌的王貴嶽雲出城迎擊,以800騎居中,猛沖金步兵;以步兵攻擊金兩翼騎兵。自晨至午,兩軍接戰數十次,勝負相當。守城的宋軍殺出增援,合兵奮擊,大敗金軍,俘殺7 000餘人。宗弼退回東京。

  此役是宋金兩軍於平原曠野進行的大規模步騎戰。嶽飛以堅陣和長兵器對付金騎的密集沖擊,破其所長,擊其所短;繼而正確判明金軍意圖,適時調整部署,集中兵力,以強勁勇銳之師,大敗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