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於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創辦的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1941年9月,為瞭集中力量辦學,將陝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延安大學,校長吳玉章。學校下設三院:社會科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二系:俄文系、英文系。1943年,又將魯迅藝術學院、延安自然科學院、新文字幹部學校、民族學院劃歸延安大學建制。1944年5月,行政學院也併入延安大學。設置魯迅藝術學院(包括戲劇、音樂、美術、文學等系)、自然科學院(包括機工工、化工、農業三系)和行政學院(包括行政、司法、財經、教育四系)三院。

  延安大學的教育方針是學用一致。在教學上實行以自學為基礎的集體互助。修業年限,行政學院和魯迅藝術學院各2年,自然科學院3年,但年限並非絕對。課程分為全校共同課與各院系專修課兩種,另外設補助課。教學計劃,校內學習與實習並重(學習占60%,實習占40%)。教職員與學生一律參加生產勞動(學習占80%,生產占20%)。招生辦法分招考和輪訓兩種。前者是為瞭吸收邊區內外的青年知識分子(中學以上);後者是提高邊區的在職幹部(區長以上)水平。1948年夏,西北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反攻,為適應建設西北的需要,在洛川設立延安大學分校;1949年7月,總校分校合並,遷至西安,改名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延安大學在8年間,為人民革命事業培養出瞭一萬多名青年幹部,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作出瞭貢獻。

  1958年延安大學重建。校址在延安市楊傢嶺。學校經多次院系調整,已成為一所擁有13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3個附屬醫院,涵蓋十多個學科門類的45個本科專業,21個碩士學位學科專業,40多個研究機構的綜合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