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諸侯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姬姓。燕本作,又稱北燕,以區別於姞姓的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周公東征後,封太保召公奭於燕,以鎮撫那裏的殷人勢力。召公奭留輔周室,令其子就封,成為第一代燕侯。

  燕國都城在薊(今北京城區西南),早期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北京地區和遼寧大淩河流域。其周圍分佈著很多戎、狄和濊貉等北方部族,僅僅東南與齊鄰接,同中原各國往來較少,國力貧弱。

圖1 樓闕形飾件(河北易縣燕下都出土)

  西周到春秋前期幾百年間的燕史,《史記》記載極為簡略,隻有國君世系,而且第一至八代的名號缺載。現據金文,第一代燕侯的名字應是旨。周初金文還提到燕侯和燕的臣僚到宗周和成周去朝聘,表明西周初燕和周尚保持頻繁的聯系。但北方遊牧族活躍起來,向南推進,燕為戎狄所包圍,特別是春秋早期,燕幾乎和中原失去聯系。這一時期,燕常受到山戎的侵擾,燕桓侯一度把都城南遷至臨易(今河北雄縣西北,或疑為今易縣)。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燕,齊桓公救援,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減緩瞭戎狄對燕的壓力,使燕與中原周王室恢復瞭聯系。

  戰國時期,燕在六國中最為弱小,相鄰的齊、趙、中山皆軍事強國,與燕經常發生爭戰。

圖2 燕國瓦當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稱王。易王卒,子燕王噲即位,重用相邦子之。公元前316年,燕王噲愛民行仁,讓國與子之,秩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由子之重新任命,決斷國事。這引起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叛亂,圍攻子之。子之反攻,殺市被與太子平。齊伐燕,燕王噲死難,子之被齊擒後處醢刑。中山也乘機占領燕大片土地。齊無意退兵,欲吞並燕,“燕人畔”,迫使齊軍撤走。趙武靈王招燕公子職於韓,護送歸燕即位,是為燕昭王。

圖3 堇鼎銘文關於燕侯的記載(北京琉璃河出土)

  燕昭王即位於燕破國之後,立志報仇雪恥,卑身厚幣,招聚賢才,得樂毅等人,勵精圖治,燕國富強。昭王另以武陽(今河北易縣東南)為下都。燕將秦開破東胡後,燕的領土擴展到遼東,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公元前295年,燕乘趙滅中山之機,取得部分中山的土地。不久,燕與齊戰於權(今河北正定北),燕大敗,再次瀕於滅亡,不得不曲節事齊。大約此時,蘇秦受燕昭王重用,為燕間齊,破壞齊、趙聯盟,又慫恿齊滅宋,致使各國恐懼不安,造成合縱攻齊的局勢。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伐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幾乎滅亡。齊城未被攻下的隻剩莒與即墨。戰爭持續五年,昭王死,惠王即位,猜忌樂毅,改用騎劫為將。齊人反攻,擊敗燕軍,盡復失地。燕自此國勢不振。

  燕王喜時,屢敗於趙。公元前251年,燕派栗腹、慶秦伐趙,戰敗請和。公元前243年趙將李牧攻取燕的武遂、方城。次年,燕派劇辛攻趙,又敗。公元前236年,趙攻取燕的貍、陽城。

  在燕趙之間發生戰爭時,秦乘機不斷攻取三晉之地。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兵臨易水,直接威脅到燕國。次年,燕太子丹荊軻入秦刺殺秦王,欲以此阻止秦對燕的進攻,未成。秦派王翦伐燕,大敗燕、代聯軍於易水西。又次年,王翦克燕都薊,燕王喜逃奔遼東。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遼東,俘虜燕王喜,燕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