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加索地區的居民。自稱哈伊,曾譯阿爾明尼亞人。約510萬人(2001)。大部分分佈在亞美尼亞共和國,其餘分佈在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北高加索等地。屬歐羅巴人種西亞類型。使用亞美尼亞語,分成許多方言,屬印歐語系亞美尼亞語族。4世紀末5世紀初由學者M.密斯羅普創制文字,後雖有修改,但一直沿用至今。信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

亞美尼亞老年婦女

  亞美尼亞人是南高加索的古老民族,其祖先早在公元前16~前15世紀時就已居住在亞美尼亞高地,建立阿爾馬丹國。自公元前7世紀起由烏拉爾圖人、斯基泰人和基美裡人等結合而成亞美尼亞部落,公元前6~公元3世紀曾建立大亞美尼亞國。公元7~15世紀,先後遭受阿拉伯人、拜占廷人、塞爾柱人、韃靼人等的入侵。16~18世紀,住地被土耳其和波斯瓜分,19世紀上半期被沙皇俄國兼並。1920年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底作為南高加索聯邦成員加入蘇聯。1991年9月21日正式宣佈獨立。

  亞美尼亞人自古從事農業,種植小麥、大麥、甜菜、煙葉、茶葉等,耕作技術落後。畜牧業以飼養羊、牛、馬為主,織毯、首飾和皮革制品等手工業發達。近些年來,機器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和食品工業發展迅速,種植業以生產葡萄、水果和蔬菜為主。

  過去,亞美尼亞人傢庭中長期保留母權制殘餘,高齡婦女備受尊敬。住宅建築式樣不一,農民多住石塊砌成的方形塔式樓房,牧民多住泥石砌成的低矮平房。婦女穿對襟長連衣裙、繡花襯衫,系寬腰帶,戴寶塔式高帽;男子穿敞襟長上衣、大褲襠燈籠褲、皮靴,戴氈帽。富有民族特色的食品是烤羊肉串,放有辛辣調料、香菜和石榴汁。反映民族獨立鬥爭的民間創作流行甚廣,民歌在諧音上別具一格。作傢Kh.阿博維揚創作的歷史小說和普及讀物對人民群眾影響很大。另有部分亞美尼亞人散居在美國、伊朗、法國、黎巴嫩、土耳其、敘利亞等數十個國傢。他們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移居國外的。亞美尼亞共和國居民也統稱為亞美尼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