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蟲動物門毛形科毛形屬一種。又稱旋毛形線蟲旋毛蟲病的病原。世界性分佈,主要分佈於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和美國,其次是黎巴嫩、泰國和智利。1964年中國首例報告此蟲。

  蟲體細小,前端較細,後端稍粗。食道為單行細胞組成,約占體長的1/3~1/2。其後接腸管。肛門在蟲體末端。雄蟲長1.4~1.6毫米,寬0.04~0.05毫米。生殖器官為單管型,包括精精巢、輸精管和射精管。泄殖腔內具1個交配管,管的前端連接直腸和射精管,後端形成一對具有交配功能的錐形突起。無交合刺。雌蟲長3~4毫米,寬0.06毫米。生殖器官也是單管型,包括卵巢、輸卵管、受精囊、子宮和陰道。陰門開口在蟲體前1/5處。

  成蟲寄生於十二指腸和盲腸,幼蟲寄生於橫紋肌。人、豬、鼠為正常宿主。也可寄生於其他動物如狗、貓、野豬、兔等,野生動物有狐、熊、貂、山貓等。當宿主吞食含有活旋毛蟲囊包的肉後,數小時內,幼蟲在小腸上段自囊內逸出,立即侵入腸黏膜,但在24小時內重又回到腸腔,2日內發育到性成熟階段,在交配後,大多數雄蟲由腸道排出,而雌蟲則繼續生長,以其頭端鉆入腸黏膜淋巴結。在感染後的第5天,雌蟲開始排出幼蟲。每條雌蟲一生可產幼蟲1 500~2 000條。雌蟲通常可生存1~2個月,有時可達成3~4個月。當幼蟲從肛門逸出時,其大小平均為0.1×0.006毫米。大部分幼蟲經淋巴管或靜脈、右心、肺進入體循環,並散佈到全身各器官組織中。在豬體內,從胃壁、睪丸、肝、腦、肺、腸壁、胰、膀胱壁、心臟和脊髓中都能找到幼蟲。幼蟲也可通過母體胎盤傳給胎兒。幼蟲必須在橫紋肌內才能繼續長大,主要是在橫膈肌、喉、舌、眼、肋間肌、腦肌、二頭肌、三角肌和腓腸肌等部位。幼蟲到達肌肉後,蟲體開始卷曲,體積迅速增長,一般為1毫米。兩性別明顯分化。由於蟲體的刺激引起組織反應而形成包囊,具2層囊壁。在1個月內可形成囊包,但是必須經過7~8周才能成熟。剛形成的包囊體積很小,但是最終可增至0.25~0.5毫米。囊包與肌纖維呈平行排列,囊內有1~2個幼蟲,但也可多至6~7個。囊包形成後6~7個月後開始鈣化,幼蟲隨之死亡。但有時鈣化瞭的包囊內幼蟲仍可存活數年,有的甚至長達31年之久。

  豬是人體感染的主要媒介。其他許多動物的感染可能也與豬體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豬的感染多由於吞食飼料中含有感染的肉屑。旋毛蟲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類和許多野生動物常感染有旋毛蟲病,且感染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