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雪地和冰上的無輪靠滑行的交通運輸工具。在兩根木質滑板上裝木架,供人乘坐或載貨。用狗、馴鹿、牛、馬或人力拖挽,亦可撐桿滑行。主要流行於寒帶冰雪深厚地區,是北美洲因紐特人、西伯利亞的寇裏亞克人和中國赫哲族、滿族的傳統交通工具。在中國又稱扒犁。赫哲語稱“拖日氣”。

  最常見的是狗拉雪橇,滑板為直徑約5釐米,長約3米的木桿,把兩頭砍薄,彎成弓形,桿上以短木立柱和橫條做成架子,,中鋪樹條。拉橇用狗5隻到10隻以上,頭狗在前拉一長繩,其他狗的脖子上分別套短繩,與長繩連接,駕橇時隻需指揮頭狗。此種雪橇載重約250千克。馴鹿所拉雪橇在橇左側套馴鹿。牛、馬拉的雪橇滑板粗,橇周圍編柳條形成槽子,載重可達1 000千克。撐竿類雪橇又稱滑雪板,多用稠李木制成,為兩塊兩端上翹的滑板,板前端有孔,用以系繩。滑行者系足於板上,雙手持長桿撐地滑行,並掌握方向。滑行時速度較快,滑行上山需用魚膘將獸皮粘在滑板下,以增加摩擦力,阻止後退。此種雪橇在現代多用於旅遊滑雪活動和兒童玩耍。

鹿拉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