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汽車進行的全面恢復性修理。是汽車修理作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汽車行駛一定裡程後,多數汽車總成的技術狀況惡化,不宜繼續使用,即需要進行大修。汽車經過大修後,主要技術性能應基本上達到新車的水準。

  技術鑒定 汽車在行駛裡程接近大修期限時要進行技術鑒定,以評定汽車是否需要大修。若認為仍可繼續使用,應規定繼續行駛的裡程,到時再行鑒定。定期進行技術鑒定可以避免提前或延誤大修。汽車是否要大大修應以多數總成的技術狀況為依據。如果多數總成技術狀況尚好,則可大修個別磨損嚴重的總成。

  修理方法 有兩種。①就車修理法:在修理過程中除更換報廢的零件外,原車的零件和總成經修理後裝回原車。②總成互換修理法:除車架和客車廂應就原件修理外,其餘已損壞的總成均可換用。更換下的舊總成另外安排修理。采用總成互換修理法較采用就車修理法可縮短汽車在廠停修時間,加強生產的計劃性。但工廠隻有在修理輛次較多、車型比較單純並儲備有備用總成的情況下,才能采取這種方法。

  質量要求 汽車大修工藝要求比較嚴格。修理後的總成和一些附件必須經過性能測試,合格後方可裝車。大修後的汽車要按照修理技術標準調整、試驗,符合標準始得出廠。為此,汽車修理工廠要有嚴格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制度,完善的工藝裝備和比較高的技術水平。在汽車保有量較多的地區,宜按照不同車種或不同車型分別設廠,以保證修理質量,降低修理成本。

  發展趨勢 汽車大修一次工料費用頗大,往往達到汽車購置費用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而且大修後的汽車性能不可能完全恢復到新車水平。因此,汽車大修次數過多,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是不合理的。目前美國、日本和西歐一些國傢,大多不進行汽車大修,隻對總成進行更換或大修。蘇聯規定每輛汽車隻大修一次。中國未做具體規定。總的趨勢是提高新車制造質量,減少大修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