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飛機起飛時加速和著陸時減速滑跑用的帶狀地面,是航空港的組成部分之一。運輸機用的跑道大多設有鋪築面。為瞭保證飛機在接地過早、滑出跑道或中斷起飛時的安全,跑道兩側設道肩和側安全道,跑道兩端設端安全道。它們和跑道一起組成升降帶。跑道的方位主要是根據當地風的恒風向和附近障礙物的位置確定的。跑道平面佈置如圖。

跑道平面佈置圖

  分類 跑道按道面結構可分為土質的、草皮的和人工鋪築的。土質道面的跑道和草皮道面的跑道多供農用飛機季節性、臨時性使用或班次較少的地方航線的小型飛機使用。人工鋪築的道面一般稱高級道面,按性質分為柔性道面和剛性道面兩種。柔性道面多指瀝青膠結粒料道面,剛性道面是指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道面。

  根據機場是否擁有儀表著陸系統,跑道可分為儀表跑道和非儀表跑道。儀表跑道按設備的精密程度又可分為非精密進近跑道和一類、二類、三類精密進近跑道。其中三類精密進近跑道又按精密程度分為 A、B、C、三種(見機場使用最低標準)。

  技術要求 跑道要有一定的長度、寬度、坡度、平坦度,以及結構強度和摩擦力等。

  ①長度:是根據機場起降的主要機型在標準大氣條件(即大氣壓力為760毫米水銀柱,氣溫為15℃,無風)下的技術性能,以及當地的標高、地形坡度、氣溫和風等因素確定的。例如在標準大氣條件下,“運五”飛機使用跑道的長度隻需600米,而“波音707”型客機則需3200米左右。在高原和高溫情況下,因空氣稀薄須增加跑道長度。上坡有利於縮短著陸滑跑長度,下坡有利於縮短起飛滑跑長度。具有高摩擦力的平坦道面有利於縮短起飛和著陸滑跑的長度。側安全道的長度等於跑道長度。端安全道的長度:一、二級機場為200米,三級機場為150米,四級機場為50米。

  ②寬度:是根據飛機起降時絕大部分的輪跡都集中在以跑道中心線為中心的25~30米范圍內這一事實確定的。從20世紀60年代起,多數國傢的跑道都規定為45米寬,連同道肩共60米。道肩是跑道與土面的過渡帶,道肩的結構強度小於跑道。

  側安全道寬度兩側相等,加上跑道寬度,即為升降帶寬度。升降帶寬度應不小於表規定:

升降帶寬度規定

端安全道的寬度與升降帶的寬度相等。

  ③坡度:為便於排水和減少修建的工程量,對跑道的坡度規定有各種限制。例如,對跑道的不同部分有最大縱坡和變坡的限制,有最大和最小橫坡的限制等。基本原則是跑道的坡度變化越小和變化次數越少越好,但是要考慮修建工程的經濟合理性。以中國的現行規定為例,對一級機場的縱坡限制是跑道兩端各長1/4的部分不大於0.005,其他部分不大於0.010,而坡度變化不大於0.010;橫坡限制是不大於0.015,不小於0.008。另外,要保證飛機駕駛員至少能通視跑道長度的一半。

  ④平坦度:跑道平坦度的標準是用長3米的直尺放在道面的任何地方檢查時,直尺底邊的任何地方與道面表面之間沒有大於3毫米的間隙。平坦度不良,不僅使旅客不舒適,而且會導致飛機起落架和其他部分的結構損壞,甚至發生事故。

  ⑤結構強度:道面結構強度與飛機全重、起落架及輪子佈局、胎壓和運行頻率有關,道面每個點所承受的載荷和重復次數各不相同,因此跑道各部位道面的厚度也不相同。從縱向看,跑道兩端承受飛機的靜載荷和低速滑行時的重量,而跑道中部,飛機滑行到此時已有一定速度,產生一定的空氣浮力,道面的載荷減少瞭。因此,跑道兩端比中間厚。從橫向看,跑道兩側比中間25~30米范圍內的道面薄。

  ⑥摩擦力:跑道表面要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保證機輪與道面之間產生一定的摩擦力,以防止在跑道潮濕、積水時發生機輪打滑、失控,造成事故。保證道面具有適當摩擦力的關鍵是選材合適,施工方法得當。跑道使用一段時間後,如道面變得過於光滑,則可在跑道上刻槽、加鋪多孔磨阻層或顆粒封層。

  維護 及時檢查和維護跑道是保證安全使用跑道、推遲大修的必要措施。除飛機偶爾超載後對跑道進行檢查以外,主要的維護工作是:①按時檢查跑道的完好情況,及時清除道面的冰、雪、異物和殘留的輪胎橡膠,及時封閉道面裂縫,防止裂縫發展和雨水滲入地基引起道面沉陷。②按時(定期或跑道潮濕時)測定跑道的摩擦力並通報有關部門。③隨時檢查排水系統,修補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