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預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的綜合情緒體驗。焦慮伴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尤其是植物神經活動的變化。表現為血液內腎上腺素濃度增加、心悸、血壓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張力降低、皮膚蒼白、失眠、尿頻、腹瀉,等等。焦慮分為兩種類型:①狀態性焦慮。由於某一種情境而引起的焦慮,情境改變時,焦慮隨之消失。但有時某種情境很特殊,產生的焦慮十分強烈,有可能產生短暫的人格變化。②特質性焦慮。由於一個人的人格特點與眾不同,在相同的情境中,其情緒緒反應的頻度和強度也與眾不同。例如,在與陌生人相處的時候,有的人就會出現這種特質性焦慮。

  焦慮是人們對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產生的正常心理反應,隻是每個人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或程度不同。隻有當焦慮原因不存在或不明顯,焦慮癥狀很突出而其他癥狀不突出,焦慮的持續時間及程度均超過一定的范圍,以致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時,才可以認為患瞭焦慮癥,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癥或神經衰弱。產生焦慮癥的原因主要有:①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影響與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如認知、情緒等;③社會因素,如城市人口過密、居住空間擁擠、環境污染、人際關系緊張、工作壓力過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