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哲學傢王守仁的基本觀點。陸九淵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發展瞭陸九淵的這些思想,提出瞭“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王守仁所說的“心”,指最高的本體,如說“心即道,道即天”;也指個人的道德意識,如說“心一而已,以其全體惻怛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之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這比陸九淵所說的個人本心意義廣泛。

  王守仁的心外無物是說,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開物存在。離卻靈明的心,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也沒有靈明的心。從一方面說,靈明的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從另一方面說,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客觀的事物沒有被心知覺,就處於虛寂的狀態。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見,則與心同歸於寂;既被人看見,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守仁的心外無理是說,心的本體,就是天理,事雖萬殊,理具於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與理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無理也就是心外無善。

  王守仁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把心學唯心論發展到極端,為他的知行合一學說奠定瞭宇宙觀基礎,對後世產生瞭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