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哲學傢陸九淵的重要哲學命題。“理”指超乎自然和社會之上,而又為自然和社會必須遵循的抽象原則;“心”指人的主觀意識和認識能力。陸九淵認為,充塞宇宙的“理”,就在人的心中,“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與李宰書》)。宇宙間萬事萬物之“理”,和人心之“理”是完全相同的。這一命題雖然沒有否認“心”外還有“理”,也沒有直接肯定“心”就是世界的本原,但它認為人心之理就是宇宙之理最完滿的表現。它以主觀的思維代替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把主觀(吾心)和客觀(宇宇宙)的辯證關系,歪曲為完全同一的關系,抹煞瞭它們之間的根本差別,最後用主觀(心)吞並瞭客觀(理)。與此命題相關,陸九淵認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論時代的先後,此心此理是普遍的。他說:“心隻是一個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載聖賢之心,下而千百載復有一聖賢,其心亦隻如此。”在陸九淵思想中,“心”就是這樣一個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主宰”,一切是非標準、善惡標準都是“心”的自我觀照。既然“理”本在“心”中,隻須反省內求即可,無須外求,也無須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