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手足皮膚,深淺不等,長短不一的裂隙。以手足勞動為主的患者為多。治療以潤滑皮膚為原則。

  皸裂在隋代《諸病源候論》中有記載。明代《外科啟玄》定名為“皴裂瘡”。多由肌膚突然被寒冷、風燥侵襲,以致血脈阻滯,皮膚失養,逐漸枯槁而形成裂隙。局部少汗,經常摩擦、壓迫、破傷、浸漬等均是誘發因素。

  皸裂好發於掌面、手指尖,或手側、足側、足跟等處。皮膚粗糙,並有長短、深淺不一的線狀裂隙,或出血,深者者伴有疼痛。常發於秋末或冬季,至春暖時可自愈。外治:先用地骨皮15克、白礬30克,煎湯洗之至軟;再用風油膏外搽。或用白芨粉15克、豬油60克,調勻外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