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波長為10~1米(頻率為30~300兆赫)的無線電通信設備。嚴格地說,凡在此波段內工作的接力機、散射機和流星餘跡通信設備等,也屬於超短波電臺。但通常指的是以地波或空間波視距傳輸的步談機、可擕式、車載(或機載、艦載)式電臺。它主要由收發信機、天線和電源等部分組成。超短波電臺可採用調幅、調頻、單邊帶等調製制度,通常以調頻制為主,其抗幹擾性能優於調幅制和單邊帶制。

  陸軍超短波電臺主要用於戰術分隊進行近距離通信。根據電臺的發發射功率、天線形式和地形的不同,通信距離一般為數公裡至數十公裡。便攜式超短波電臺主要采用鞭形天線,發信機功率一般為數十毫瓦至二十瓦。車(含坦克)載移動通信時,通常需配數十瓦至上百瓦的功率放大器,才能達到原來的通信距離。固定使用時,可采用定向天線來增大通信距離。海軍超短波電臺主要用於水面艦艇編隊近距離通信和艦空通信,工作頻率為數十兆赫,采用調頻制,發射功率一般為數瓦至數十瓦,水面通信距離為數公裡至數十公裡。空軍超短波電臺主要用於地空指揮和空中編隊通信,工作頻率在100兆赫以上,采用調幅制,機載電臺的發射功率一般為數瓦,地面電臺為數瓦至數百瓦。地空通信距離隨飛機的飛行高度而異,通常可達120~350公裡。超短波電臺與短波電臺相比,具有通信頻帶寬、容量大、信號穩定等優點,是近距離無線電通信廣泛使用的主要裝備。

  超短波電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較廣泛。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超短波電臺;從1952年起,陸續裝備瞭國產的電子管超短波電臺;1966年起開始使用晶體管調頻制超短波電臺系列。70年代生產瞭厚膜組件的超短波電臺。從80年代起,研制生產瞭寬頻段超短波調頻電臺。

  軍用超短波電臺的發展趨勢是:采用低功耗寬頻段的頻率合成技術,進一步展寬頻段,增加波道數;采用集成化、模塊化器件,以達到體積小、重量輕、耗電省、便於維修和提高可靠性;采用微處理機技術,提高調諧、檢測、遙控等功能的自動化程度;采用擴頻技術,提高抗幹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