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指資本傢投資經營銀行業而獲得的利潤。其來源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餘價值。

  資本傢投資經營銀行業,主要是從事貨幣資本的借貸,充當信用的仲介人,並從事有關貨幣收付、結算、保管等業務。其目的是為瞭獲得利潤。

  銀行資本傢把貨幣資本貸放給職能資本傢。職能資本傢利用貸款經營生產或商業獲得平均利潤以後,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把平均利潤分割成兩個部分:一部分作為企業主收入,一部分作為利利息支付給銀行資本傢。由於銀行資本傢貸出的貨幣資本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以存款形式吸收的職能資本中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儲蓄,銀行資本傢也須對這些存款支付一定的利息。在一般情況下,存款利息率低於放款利息率。其差額便成為銀行利潤的重要部分。具體說來,銀行的全部利潤由下列各項構成:①銀行用自有資本放款與投資所得的利息和股息;②銀行用借入資本放款所得的利息與這些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③銀行用借入資本投資所得的股息與這些存款利息之間的差額;④銀行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所得的利潤;⑤銀行經營匯兌、信用證等中間業務所得的手續費。從銀行總利潤中,扣除銀行經營業務方面的支出,如職工工資、房屋修繕費、文具費、郵電費等等之後,便是銀行的純利潤。銀行利潤的源泉同產業利潤、商業利潤一樣,也來自雇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價值,是剩餘價值一部分的轉化形式。它體現著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關系。

  銀行資本不參加利潤的平均化過程,利息隻是平均利潤的一部分。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等量資本要求獲得等量利潤,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銀行資本傢投入銀行業的自有資本,其利潤率也不能低於平均利潤率,否則他們就會把資本轉移到產業部門或商業部門去,不再經營銀行業瞭。例如,平均利潤率為20%,銀行的自有資本為10萬元。銀行吸收存款500萬元,按4%的利息率付出存款利息20萬元,按5%的利息率取得放款利息25萬元。二者之間的差額為5萬元,加上其他業務收入1萬元,再扣除營業上的開支4萬元,得到銀行利潤2萬元,利潤率為

,同平均利潤率相等。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以後,大銀行已經由普通的中介人變成瞭萬能的壟斷者,形成瞭 金融資本、 金融寡頭。他們已不滿足於獲得平均利潤,而要千方百計地追逐高額 壟斷利潤瞭。

  銀行利潤是由銀行雇員的勞動實現的。銀行雇員同商業職工一樣,他們的勞動雖然不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但能為銀行資本傢實現以銀行利潤形式占有的那一部分剩餘價值。雇員的勞動也分為必要勞動與剩餘勞動,銀行資本傢便是無償占有他們在剩餘勞動時間內實現剩餘價值的勞動。所以,銀行雇員同樣受到銀行資本傢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