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換開始脫離直接物物交換階段的價值形式。是價值形式發展過程中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價值形式的特點是開始出現瞭可以直接與一切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一般等價物來表現。商品的價值開始有瞭統一的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及其兩極 一般價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來表示:

從等式看,一般價值形式似乎隻是擴大的價值形式的顛倒。但是這一顛倒卻反映瞭價值形式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飛躍。在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中,羊處於相對價值形式的位置上,一系列其他商品成為它的特殊等價形式。在一般價值形式中,羊處於等價形式的位置上,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用羊來表現。在這裡,羊不是某一商品的偶然的等價物,也不是某一商品的一系列特殊等價物中的一種,而是一切商品的共同的等價物。現在處在等式左端的許多種商品,都通過羊這種唯一的和統一的商品來表現它們的相對價值。這許許多多商品從使用價值看是千差萬別的,但是它們的價值表現卻是一樣的,都通過羊表現出來,因而具有一般的相對價值形式。而在等式右端同它們相對立的羊,則成瞭一般等價物。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羊,以它的自然形態成為一切商品共同的價值形式,成為一般人類勞動的化身,從而,生產羊的私人勞動,也就被公認為社會勞動的存在形式。

  價值形式的飛躍 從簡單的價值形式和擴大的價值形式發展到一般價值形式,是價值形式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飛躍。簡單的價值形式隻在商品交換的最初階段出現。一種商品隻是通過偶然的交換而使它的價值表現在另一種商品上。2隻羊=1把斧子這樣的價值形式,雖然已使等價兩端的商品分別處在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上,但是從羊的持有人來看,斧子是羊的等價物,而從斧子的持有人來看,羊是斧子的等價物。實際上,交換雙方的商品是互為等價物的。這種等價關系僅僅限於兩種商品之間。擴大的價值形式是在某些商品已經可以經常同其他商品相交換的時候出現的。它實際上是一系列簡單價值形式的總和。一種商品究竟是處於相對價值形式還是處於等價形式,是不固定的。谷物可以成為羊的一種特殊等價物,羊也可以是谷物的一種特殊等價物。同時,雖然羊的相對價值可以表現在斧子、谷物、茶葉、金等等一系列特殊等價物身上,但這些並列的特殊等價物,如斧子與谷物、茶葉與金、斧子與茶葉之間,卻並不存在等價關系。這就是說,在擴大的價值形式階段,商品世界中各個成員之間的聯系還是很松散的,還不曾構成有機的整體。而到瞭一般價值形式階段,除瞭處於一般等價形式上的商品以外,其他一切商品都喪失瞭作為等價物的資格。商品究竟是處在相對價值形式上還是處在等價形式上,已不再是可以逆轉的瞭。現在,隻有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羊是處在等價形式的位置上,而其他一切商品都處在相對價值形式的位置上。而羊之所以能成為一般等價物,隻是因為其他一切商品都隻同它發生等價關系,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動的結果。同時,既然一切商品都隻以羊作為價值鏡,隻通過羊來反映自己的價值量,那麼,它們相互之間也就能夠建立起等價關系瞭。例如,1擔谷物=2隻羊,10斤茶葉=2隻羊,因此,1擔谷物=10斤茶葉。一般價值形式的出現,反映商品交換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直接的物物交換過渡到瞭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

  從擴大的價值形式到一般價值形式的過渡,是商品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物物直接交換的困難,使人們從千百次交換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某一地區的市場上,必有某種商品是人們比較樂於接受的。把自己手中的商品首先換成這種商品,然後再拿它來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這樣做,雖然要經過兩次交換才能實現自己的交換目的,看起來似乎費事,實際上卻省事得多。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就使得像羊這樣的商品從商品世界裡遊離出來,成為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的出現,使商品交換能夠比較順暢地進行,從而促進瞭社會分工,並使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成為可能和得以發展。在歷史上,從擴大的價值形式到一般價值形式的過渡,大體上是與手工業同農業分離的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同時發生的。

  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帶有明顯的地域性。從中國古代史的記載中,羊、佈、海貝、銅制品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這種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中必然要被突破,到那時一般價值形式便會過渡到貨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