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傢用來對國民經濟活動進行綜合考察和統一核算的制度。亦稱國民核算體系或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其縮略語為SNA。

  核算範圍 SNA依據西方經濟理論,認為所有生產物質產品的活動和提供勞務的活動都是生產活動,凡是從事生產活動的公私企業、機構和個人都列入生產部門,一切生產部門活動的成果都是社會產品,社會產品總量是物質產品價值和服務活動價值之和。

  <部門分類 SNA把整個國民經濟部門按照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階段分為三大類:①第一類產業部門,又稱第一產業或初級生產。它以農業為主,包括林業、漁業、狩獵業等。②第二類產業部門,又稱第二產業或次級生產。它以制造業為主,包括采礦業、建築業等。③第三類產業部門,又稱第三產業或第三級產業。它以服務業為主,包括商業、交通運輸、教育、衛生以及公共行政和國防等。各國三次產業的分類基本一致,具體劃分不盡相同。如有的把采礦業劃入第二產業,有的則將其劃入第一產業;有的把電力、自來水、煤氣公用事業劃入第二產業,有的則將其劃入第三產業。1968年聯合國制定的《國際標準行業分類目錄》則是直接按九個產業部門分類,即分為:①農業、狩獵業、林業和漁業,②采礦和采石業,③制造業,④電、煤氣和水,⑤建築業,⑥批發和零售商業及餐館和旅館,⑦運輸、倉儲和通訊,⑧金融、保險、不動產和商業服務,⑨政府、社會和個人服務等。沒有把九個部門分別歸類為三次產業。

  綜合指標和核算模式 在SNA中,反映國民經濟的綜合指標主要有國民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收入(NI)、個人可支配收入(DPI)等。國民經濟全部活動以帳戶和矩陣的形式列出。帳戶形式即會計帳戶的借貸格式,借貸雙方平衡,最基本的是生產、消費、積累和國外(即國際經濟往來)四大帳戶。矩陣形式就是把所有帳戶,包括基本帳戶和期初、期末資產負債帳戶與期末價值變動的估價調整帳戶等,都列在一個由橫行與縱列交叉組成的矩陣表(即棋盤式平衡表)中,形成帳戶體系。體系中包括:國民收入計算,投入產出表,資金循環表,國民資產負債表與國際收支表等內容。它系統地記錄一個國傢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即產品和勞務)的流量和財富(即實物和金融資產)的存量,從而得以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和結構的狀況。它對制定經濟政策、計劃,進行宏觀經濟分析,預測經濟發展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