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衛生服務時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力。包括建築物、設備、器械、藥品、材料、衛生技術人員及其他人員等。衛生資源的開發、使用和分配、供給與需求以及影響衛生資源供求關係等因素,在衛生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

  衛生資源的需求是指社會成員對衛生資源的實際接觸。又稱為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使用的指標如:每千人口的門診人次,每千人口的住院人數。影響衛生服務可及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距離、交通、時間);經濟因素(醫療費用、差旅費以及其他費用)、、社會與文化因素等。衛生資源的需求量常常受醫務價格即醫療收費標準和居民收入水平、公費醫療與勞保醫療標準變化的影響。因此,衛生資源的研究要認真分析衛生資源需求對收費標準變化和對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化的敏感性。

  衛生資源的提供是指社會可以提供的衛生資源的數量。又稱為衛生服務的可得性。這是有可能發生的衛生服務,而不是實際發生的衛生服務。使用的指標如:每一醫生服務人口數,每一醫院床位負擔的人口數等等。

  影響衛生資源供給量的因素有:衛生資源的開發(如醫療器械和藥品的生產和進口)、衛生事業基本建設的規模和結構、衛生事業經費的增長和衛生人力資源的開發(如衛生人員的培訓和合理使用)。衛生資源的合理分配與最優使用對衛生資源的供給影響很大。

  衛生資源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平衡,是衛生發展計劃工作的基本要求。衛生資源的研究要為衛生發展計劃提供基礎數據。